中国航天科技

小学六年级,需要办小报,请提供一些关于中国航天科技的资料,包括技术、缺点等等全部资料都可以,速求,追加100

中国航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2005年初,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人造卫星;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就秘密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中远期计划

中国航天将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后,接下来的是要解决空间飞行器的对接技术;在太空建立空间实验室;此后,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
启动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天信息中心
编 辑:《中国航天》编辑部
中国刊号:CN11-3630/V
介绍中国航天科技的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中国航天发展的广阔前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6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国家航天局网站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栾恩杰难抑心中的激情,就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以及“探月工程”及其目标、航天活动的下一步发展等重要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栾恩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我也非常激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技、中国航天科技已经实现了新的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10年前就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1992年,我国在航天事业达到了一定水平、有能力完成这项工程时,就不失时机地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信任和希望。我们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几代航天人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航天人对祖国、人民和党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对人类探索太空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栾恩杰:我认为,航天活动是人类的活动,各国取得的航天成就都是人类的成就。1999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后,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给我发来贺电,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而美国对太阳系包括月球、火星的认识,也都是人类的认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方针是:开发太空,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我国的成就表明,人类在探索空间活动中,又有了一支生力军。中国的航天力量,作为国际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将在人类探索天空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界人士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共同提高人类的深空探索和太空活动水平。

记者: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栾恩杰:我认为,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领导。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独立地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是主力军,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热爱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努力拼搏。还有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就是各行各业的大协作、大配套,全力支持,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默默无闻,是幕后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牵动着国人的心,他们给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有使不完的劲,这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记者: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来看,您认为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吗?

栾恩杰: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有几个指标:其一,是否具备独立的运载能力、有多大的运载能力、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就是能用不同组合的运载完成各种各样的有效载荷和轨道要求。其二,送上天的卫星、飞船等各种航天器是可用的,卫星型谱完整,并且每个型谱下的卫星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三,是研发能力,研制、生产、开发、服务、测试的能力。再就是地面的服务系统,如测量船等。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了。但离航天强国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记者:我国的“探月工程”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探月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栾恩杰:“探月工程”是我们在条件很成熟时提出来的。第一,离开地球,奔赴月球,跨越39万公里的路程,并且进入月球后,围绕月球旋转,同时完成对月观测,我们有这个能力,技术上是成熟的。我们只需适度修改完善现有的火箭、卫星,重新研制探月用的探测器,完成对月运行过程中需要的独特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装置,地面设备适度完善,就可以完成探月任务。

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专家就提出,我们应该进行探月活动,这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其意义非常重大。这是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科学研究的需求。我们研究月球的科学家提出建议:测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测量月球厚度,探测月球的表面,探测地、月之间的太空环境,这些就是促进探月工程起步的意向和支撑。我们“探月工程”的科学目标也比其他国家开展第一步月球活动时多。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探月工程”的三大步:“绕、落、回”。“绕”,即环绕月球;“落”,即落到月球上,对月球进行实物探测;“回”,即取样返回。我们对第一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只要对现在的成熟的运载技术进行适应性修改,重新研制一些针对月球的有效载荷等,我们就能较快地完成探月工程的第一期任务。“落”和“回”则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记者:中国的航天活动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栾恩杰: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了我国今后若干年航天发展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我认为,中国载人航天活动要继续发展,同时要加大深空探测工程的密度。第一,我们准备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进行深空探测的研究,探测月球是进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第二,开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论证和研究,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的设施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来研究和发展,要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我们要加强天地统筹的、一体化综合应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空间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的卫星要实现从实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关于新一代运载火箭,我们要尽快研制无毒、无污染,大推力,可靠性高的运载火箭系列,在“十一五”形成模块化的、组合式的新的运载火箭体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我们的这种转变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国家航天局将朝这个方向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和民用航天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2个回答  2007-05-26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国家航天局网站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栾恩杰难抑心中的激情,就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以及“探月工程”及其目标、航天活动的下一步发展等重要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栾恩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我也非常激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技、中国航天科技已经实现了新的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10年前就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1992年,我国在航天事业达到了一定水平、有能力完成这项工程时,就不失时机地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信任和希望。我们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几代航天人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航天人对祖国、人民和党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对人类探索太空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栾恩杰:我认为,航天活动是人类的活动,各国取得的航天成就都是人类的成就。1999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后,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给我发来贺电,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而美国对太阳系包括月球、火星的认识,也都是人类的认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方针是:开发太空,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我国的成就表明,人类在探索空间活动中,又有了一支生力军。中国的航天力量,作为国际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将在人类探索天空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界人士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共同提高人类的深空探索和太空活动水平。

记者: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栾恩杰:我认为,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领导。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独立地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是主力军,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热爱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努力拼搏。还有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就是各行各业的大协作、大配套,全力支持,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默默无闻,是幕后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牵动着国人的心,他们给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有使不完的劲,这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记者: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来看,您认为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吗?

栾恩杰: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有几个指标:其一,是否具备独立的运载能力、有多大的运载能力、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就是能用不同组合的运载完成各种各样的有效载荷和轨道要求。其二,送上天的卫星、飞船等各种航天器是可用的,卫星型谱完整,并且每个型谱下的卫星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三,是研发能力,研制、生产、开发、服务、测试的能力。再就是地面的服务系统,如测量船等。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了。但离航天强国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记者:我国的“探月工程”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探月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栾恩杰:“探月工程”是我们在条件很成熟时提出来的。第一,离开地球,奔赴月球,跨越39万公里的路程,并且进入月球后,围绕月球旋转,同时完成对月观测,我们有这个能力,技术上是成熟的。我们只需适度修改完善现有的火箭、卫星,重新研制探月用的探测器,完成对月运行过程中需要的独特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装置,地面设备适度完善,就可以完成探月任务。

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专家就提出,我们应该进行探月活动,这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其意义非常重大。这是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科学研究的需求。我们研究月球的科学家提出建议:测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测量月球厚度,探测月球的表面,探测地、月之间的太空环境,这些就是促进探月工程起步的意向和支撑。我们“探月工程”的科学目标也比其他国家开展第一步月球活动时多。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探月工程”的三大步:“绕、落、回”。“绕”,即环绕月球;“落”,即落到月球上,对月球进行实物探测;“回”,即取样返回。我们对第一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只要对现在的成熟的运载技术进行适应性修改,重新研制一些针对月球的有效载荷等,我们就能较快地完成探月工程的第一期任务。“落”和“回”则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记者:中国的航天活动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栾恩杰: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了我国今后若干年航天发展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我认为,中国载人航天活动要继续发展,同时要加大深空探测工程的密度。第一,我们准备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进行深空探测的研究,探测月球是进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第二,开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论证和研究,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的设施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来研究和发展,要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我们要加强天地统筹的、一体化综合应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空间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的卫星要实现从实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关于新一代运载火箭,我们要尽快研制无毒、无污染,大推力,可靠性高的运载火箭系列,在“十一五”形成模块化的、组合式的新的运载火箭体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我们的这种转变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国家航天局将朝这个方向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和民用航天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3个回答  2012-03-22
中国航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2005年初,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人造卫星;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就秘密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中远期计划

中国航天将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后,接下来的是要解决空间飞行器的对接技术;在太空建立空间实验室;此后,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
启动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
第4个回答  2007-05-26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国家航天局网站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栾恩杰难抑心中的激情,就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以及“探月工程”及其目标、航天活动的下一步发展等重要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栾恩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我也非常激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技、中国航天科技已经实现了新的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10年前就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1992年,我国在航天事业达到了一定水平、有能力完成这项工程时,就不失时机地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信任和希望。我们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几代航天人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航天人对祖国、人民和党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对人类探索太空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栾恩杰:我认为,航天活动是人类的活动,各国取得的航天成就都是人类的成就。1999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后,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给我发来贺电,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而美国对太阳系包括月球、火星的认识,也都是人类的认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方针是:开发太空,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我国的成就表明,人类在探索空间活动中,又有了一支生力军。中国的航天力量,作为国际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将在人类探索天空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界人士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共同提高人类的深空探索和太空活动水平。

记者: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栾恩杰:我认为,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领导。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独立地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是主力军,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热爱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努力拼搏。还有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就是各行各业的大协作、大配套,全力支持,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默默无闻,是幕后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牵动着国人的心,他们给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有使不完的劲,这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记者: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来看,您认为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吗?

栾恩杰: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有几个指标:其一,是否具备独立的运载能力、有多大的运载能力、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就是能用不同组合的运载完成各种各样的有效载荷和轨道要求。其二,送上天的卫星、飞船等各种航天器是可用的,卫星型谱完整,并且每个型谱下的卫星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三,是研发能力,研制、生产、开发、服务、测试的能力。再就是地面的服务系统,如测量船等。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了。但离航天强国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记者:我国的“探月工程”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探月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栾恩杰:“探月工程”是我们在条件很成熟时提出来的。第一,离开地球,奔赴月球,跨越39万公里的路程,并且进入月球后,围绕月球旋转,同时完成对月观测,我们有这个能力,技术上是成熟的。我们只需适度修改完善现有的火箭、卫星,重新研制探月用的探测器,完成对月运行过程中需要的独特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装置,地面设备适度完善,就可以完成探月任务。

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专家就提出,我们应该进行探月活动,这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其意义非常重大。这是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科学研究的需求。我们研究月球的科学家提出建议:测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测量月球厚度,探测月球的表面,探测地、月之间的太空环境,这些就是促进探月工程起步的意向和支撑。我们“探月工程”的科学目标也比其他国家开展第一步月球活动时多。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探月工程”的三大步:“绕、落、回”。“绕”,即环绕月球;“落”,即落到月球上,对月球进行实物探测;“回”,即取样返回。我们对第一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只要对现在的成熟的运载技术进行适应性修改,重新研制一些针对月球的有效载荷等,我们就能较快地完成探月工程的第一期任务。“落”和“回”则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记者:中国的航天活动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栾恩杰: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了我国今后若干年航天发展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我认为,中国载人航天活动要继续发展,同时要加大深空探测工程的密度。第一,我们准备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进行深空探测的研究,探测月球是进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第二,开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论证和研究,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的设施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来研究和发展,要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我们要加强天地统筹的、一体化综合应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空间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的卫星要实现从实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关于新一代运载火箭,我们要尽快研制无毒、无污染,大推力,可靠性高的运载火箭系列,在“十一五”形成模块化的、组合式的新的运载火箭体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我们的这种转变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国家航天局将朝这个方向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和民用航天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http://www.space.cetin.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