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巾帼志愿者?巾帼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巾帼志愿者:以妇女为主体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家庭志愿者、维权志愿者、科技服务志愿者、造林

绿化和环保志愿者等各类服务队伍。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用来借指妇女。

巾帼志愿者协会经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于2012年8月注册成立,设有名誉会长2名,会长1

名,副会长5名,秘书长1名,现有团体会员12个,理事77个。

扩展资料

成员:

有基层妇女干部、妇女骨干、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个体劳动者,也有很多专家、教授、机关干部;有离退休人员、家庭妇女,也有很多在职人员。

宗旨:

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凝聚的是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倡扬的是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巾帼志愿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巾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2
“中华巾帼志愿者”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功实践。它来自于基层、扎根于群众,始终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凝聚的是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倡扬的是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城乡就活跃着一支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如北京的“三八”服务组,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承担着辖区烈军属、特困户、五保户的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用默默无闻的行为为他人奉献爱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巾帼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更加蓬勃发展,在祖国各地到处都涌现了以妇女为主体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家庭志愿者、维权志愿者、科技服务志愿者、造林绿化和环保志愿者等各类服务队伍,成为活跃在城乡基层特别是社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仅江苏省就有各类巾帼志愿者20余万人。在巾帼志愿者中,有基层妇女干部、妇女骨干、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个体劳动者,也有很多专家、教授、机关干部;有离退休人员、家庭妇女,也有很多在职人员。上海市就有44个由1200多名专家、教授、工程师、医生、法律工作者组成的社区知识女性工作站。她们在为社区居民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人间浓浓的真情。   
全国妇联在总结群众创造和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中华巾帼志愿者”,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意见》。七月下旬,以北京为主会场,全国妇联举办了“中华巾帼志愿者”授旗暨“优质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青岛、唐山、武汉、珠海九大城市将分别于七月下旬举办“中华巾帼志愿者”授旗暨“优质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这对于更好的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对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构筑群众化、社会化、开放式的妇女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巾帼志愿者”的推出,必将使代表现代文明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植根每个人的心中,激励更多的人们将爱心奉献社会、将真诚洒向人间。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22
巾帼志愿者就是女志愿者。
巾帼本为古时候女子佩戴的头巾,后用来代指女子。
第3个回答  2011-05-23
【"巾帼"的由来】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释源:《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词语说解】
说解: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魏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巾帼是古人使用的一种首饰,宽大似冠,高耸显眼,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紧裹一层彩色长巾而成。这种冠饰,戴在头上,罩住前额,围在发际,两侧垂带,结在项中,勒于后脑。既不是于发式,也不同于裹巾,而且可以随时取下(如脱帽),也可随时戴上(只需系紧侧带)。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夜读拾得录(101)·千虑一失》一文中,提到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顶巾帼,就是讥讽司马懿像个女人,不敢与蜀兵交战。司马懿当然受不了如此激将,但他并没有中诸葛亮的圈套。在汉代,宫廷贵族夫人戴帼,还算做一种礼仪。因而,巾帼遂成了妇女的代称。宋代抗金女将梁红玉;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人赞她们是巾帼英雄、巾帼豪杰,意义就十分明白了。汉墓出土头戴巾帼的哺乳妇女陶俑
巾帼不易保存,后世早已弃用。长期以来,人们能知此词,却未曾见过实物形状。四川彭山崖墓发掘出土一件摄裳行走状的女俑,头上戴着如冠的首饰,罩在前额,勒于后脑,形象完整,这就是巾帼。另有汉墓出土的一件哺乳妇女,头戴巾帼,也很美观。
【中国古代第一巾帼英雄】
如果是按照历史排应该是妇好,商朝著名女将。名好,“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商王武丁之妻。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对巴方作战中,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
【巾帼不让须眉出自】
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并流传至今。
第4个回答  2011-05-22
在古代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那么在这个短语中的意思应该是 女子志愿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