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一战二战的后果及影响!尤其是核影响!!!

请简要分析一二战的性质。过程。异同!
影响越多越好。可以对比。
最后是核影响。请重点说明。
好的会加分!!!!写了。~

性质:侵略与保卫战争。协约国、轴心国因为军事实力的扩张和国内的压力,将矛盾转移,从被侵略国家中获取利益缓解国内冲突、加强军权统治。
过程我就不赘述了。
同:规模大、参战人员多,伤亡人数多。
异:官方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利益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侵略、反侵略的战争。
其实战争是为政治、利益服务的,没有利益之争,大家永远也打不起来。
核影响:小男孩的威力,直接刺激到了苏联的神经。而且由于冷战的持续,战争的阴影促使各国对军事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而作为威慑力的战略武器,核武器成为了发展重点。尤其是对于冷战双方中心地带的中国,压力更是巨大。有了核武器,对我们这种实力第二等的国家只是作为一种战略威慑。而美苏很明显已经进入了军备竞赛,总共竟然装备了近5W核弹头。这已经把地球放在了火药桶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4
一战二战都是由少数政治家野心家为了自己的殖民统治发起的反人民反历史的战争,是人类的浩劫。
第2个回答  2011-06-03
改写之 1941

开门见山,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正式开始!希特勒正式转向苏联,战争的整个局面也就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恰好比1812年拿破仑侵俄纪念日要早一天,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拿破仑在年底之前就被迫从俄罗斯撤退,而俄罗斯人在其侵入后次年4月就进入了拿氏的首都(巴黎)。希特勒却使苏联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并不彻底)。
正像希特勒过去说发动的一切侵入作战一样,所有一切的问题都是决定在机械化兵力之上,尽管他们在兵力总数中仅占一个极小的比例。在德国和其附庸所能动员的兵力总数中, 19个装甲师仅为1/10而已。在其余的庞大兵力中又只有14个摩托化师可以在行动中赶得上装甲矛头。 在这次攻势中德国装甲实力共为坦克3350辆,比他们在西欧发动侵入时只多了800辆。(但是苏联人却宣称他们在8月间已经击毁德军坦克8000辆。)依照1941年7月30日斯大林致罗斯福的电文,苏联坦克的总数为24000辆,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苏联西部地区。 6月22日(星期天)的清晨,300万德军分成三道平行的洪流,从波罗的海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像潮水般涌入苏联的国境内 。 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专家们主张装甲兵团应以最高速度,长驱直入,达到最大深度————这也就是在法国所曾经用过的老办法,并且已经证明出来那是具有决定性的。古德里安认为他和霍特的两个装甲兵团应一直朝着莫斯科方向冲去,中途不应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并且至少要达到聂伯河之线才可以向内旋转。他们达到那一线的时间愈早,则红军的抵抗趋于全面崩溃的可能性也就愈大(那是和法国人一样的),照古德里安的想法,在两支装甲突击兵力之间的空间内,保卫红军的任务应留给步兵军去执行装甲兵团在一直向前奔驰之际,最多只能允许相当小型的支队向内旋回以来协助他们。 希特勒终于下定决心,豁出一切采取了海因茨•古德里安等坦克装甲的建议,也就是把所有的装甲师摆到最前头,直接全速进攻莫斯科;至此,苏联的命运也就在希特勒的决心中开始了覆灭!
前头提到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德军21个装甲师3550辆坦克开拔,全速逼近莫斯科,截至6月24日,就在进攻发起后的第60个小时,古德里安的第17装甲师已经行程160公里,2天后的6月26日下午第17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进入明斯克,与霍斯的第3装甲集群先头部队会合,后者也在过去4天内350公里,然而德军遭遇了一个难题,艰难跋涉的步兵部队被装甲部队远远地甩到了后面。此外,另一个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在行动中的50万辆卡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1940年从法国战场上缴获的,原计划用来向前线运送补给和人员。但是,其中的许多车辆无法在地形崎岖的地带进行载重运输,零部件也很缺乏。更加糟糕的是,由于这些车辆几乎走遍了半个欧洲,它们的有效行车里程数差不多也到头了。这样的话,就得看德军能否在这些车辆完全报废之前攻下莫斯科了!
古德里安和霍斯带领装甲部队继续快速推进,朝着唯一的目标——莫斯科全速前进!在他们的后方,150个步兵师也在全力前进将装甲部队分割的苏军逐个歼灭,其中的60个师也朝着莫斯科挺进,90个师保护两翼,莫斯科已近在咫尺了!
一路上,德军不断歼灭红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这些国家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德国这一边,因为苏联的强制占领它们而引发它们的仇恨,这时可以有机会发泄了!
6月底~9月中,在基辅包围战中,德军一举歼灭了60万人,俘虏50万红军!这是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但是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已经离莫斯科只有50公里了,胜利近在眼前,但是这两位将军不得不停下,因为步兵师离他们太远,必须等一等,可时间不多了!9月20日,包克的中央集团军到达古德里安的位置时,古德里安就迫不及待的向莫斯科开进了,但是就在离莫斯科20公里的地方,他们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接着红军就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反击,那是由朱可夫(Zhukov)所准备和指导的。它们逐退了筋疲力尽的德军,威胁他们的侧翼,并造成了紧急的情况。自将官以下,侵入者的内心里都充满了拿破仑从莫斯科退出的恐怖幻觉。在这个紧要关头上,希特勒毅然禁止任何撤退(除了最短距离的局部性调整以外),在此种情况之下,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由于他的决定,德军停留面对着莫斯科的前进阵地中,将要遭受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因为它们缺乏俄罗斯冬季战役中所必需的一切被服和装备——但是假使它们一旦开始发动全面的撤退,结果就会很容易变成恐怖的溃散。
这个时候,希特勒决定坚守,绝不后退,他觉得不能给莫斯科喘息的机会,他也命令军需部尽一切可能把冬季战役的必需品 运往前线,他知道,只要等到1942年春天之后,莫斯科就是他的了!他对古德里安的关于T-34和KV-1型坦克对德国产生了明显的压力的报告也早在1941年5月26日就作出决定——他下令保时捷(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生产装备88毫米(3.5英寸)口径L/56火炮重量为45.7公吨(45吨)的原型坦克(这就是PzKpfWVI“虎”重型坦克),还有在1941年11月末,豹式坦克委员会委托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和奥格斯堡—纽伦堡(MAN)机械厂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该坦克重约30吨,初步命名VK30.02。试验车将安装由莱茵金属公司(Rhe—inmdtall)设计的装备7.5cm L/70长身管火炮的炮塔(PzKpfWV“黑豹”中型坦克)。
1942年5月,德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仍然守在莫斯科以西70公里处,这时,上述两型坦克也已装备部队,虽数量不多(两型坦克共500辆),但考虑苏联的境遇更加恶劣,所以这两型坦克的到来还是很及时的
第3个回答  2011-06-02
哥们我就自己写了、、一战我不知道。二战、1、是为以后的冷战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科技发展3、虚弱了原来的霸主英国和法国的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