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曾经也能坐着跟君王对话,为何后来只能站着讲?

如题所述

宰相是中国古代君王之下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宰相和丞相并不一样,宰相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是一个统称。而丞相则是具体职务,丞相是宰相的一种,履行宰相职责的有很多中官职,比如相、相邦、中书令、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些官职都是具体的,他它们都是宰相的一种,从这里看来宰相包含丞相,其实在古代宰相的地位很崇高。

宰相才是百官之首,他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很大,因此也就衍生出来皇权(王权)和相权的矛盾。在古代君主是至高无上的,而相权能够对他造成威胁,可见宰相权力之大,而担任宰相的人地位也相当崇高。

宰相当时是政府首脑,百官之首,很多事情百官是先向宰相报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大秦赋》,里面的大秦相国吕不韦权势大不大,群臣谁不害怕他,其实在当时宰相上朝的是是可以坐着上朝的,不止君主可以坐着,宰相也是坐着的。

最典型的就是在汉朝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这里的三公就是履行宰相职责,他们在上朝的时候瓯都可以坐着,而且还有茶水伺候着。这一方面是因为担任宰相的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皇帝给予必要的尊重,另一方面主要是宰相的权力太大了,有时候皇帝都无奈。

宰相权力大,那就势必影响皇权,相权虽然来源于皇权,却有威胁着皇权,这是君主所不允许的,皇帝必要限制一下皇权。上朝坐着跟皇帝对话,这就是相权的一种体现,皇帝必须要限制这种现象,从东汉到唐朝宰相在朝堂上的权力越来越分散,原来由一个人担任宰相,变成了一群人,权力被分散了。

到了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范质,向赵匡胤汇报工作,当时范质之坐着的,但是赵匡胤说我眼神不好,你把文章拿我面前来,范质拿上去后回来一看,座位已经被太祖移走了,从此宰相就再没座位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可是从宋朝开始宰相上朝已经没有了座位,其实这说明皇权已经开始逐渐压过相权,这不仅仅是一个座位,而是权力的象征,到了明清那连站着的地方都没有了,要跪着,特别是清朝。

宰相在朝堂上,从坐着到站着,最后跪着,这也反应了相权的变化,也标准着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被皇权压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历史就是皇权越来越集中,到了明清已经到了顶峰,皇权或者说是君权集中,势必要让相权作出让步。

宰相从坐着到站着,乃至后来的跪着,说明了宰相的权力在发生着变化。当然皇帝为了对一些老臣子以示恩宠,让他在朝堂上坐着,其实这是个别现象,还是皇帝说的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因为皇权集中越来越严重,君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皇帝的势力越来越庞大,所以宰相的势力被削弱了。
第2个回答  2021-02-02
因为君王的地位提高了,而宰相的地位下降了,所以宰相后来只能站着讲了。
第3个回答  2021-02-02
因为皇权不断的集中,本来宰相是可以坐着和君王对话的,但是到了后来,只能站着或者跪着说话,
第4个回答  2021-01-28
因为很多朝代都有宰相专权的困扰,比如说秦朝赵高,宋朝秦桧高俅,明朝的时候有胡惟庸,为了维护君权不受威胁,要体现出君臣有别,则必须要削弱相权,因此吸取前朝经验,主张君主集权,所以宰相实权越来越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