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十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如题所述

我们在看近代电视剧的时候,常常能看到民国时期的老百姓们,普遍都是使用的大洋作为日常货币,而且当获得一个大洋的赏赐时,老百姓普遍表现得非常高兴。如果他们得到十个大洋,可能高兴得跳起来。那么十个大洋,究竟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10块大洋能买到些什么东西呢?

大洋

大洋其实就是指的当时老百姓所使用的法定货币,银元。宣统年间,清政府就已经设立专门的铸币局,发行银元。由于当时的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所以市面上存在有非常多的银元,各式各样,包括龙洋,鹰洋等等,而这些银元就统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以后,专门推出了《国币条例》,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并定国币“壹圆”为法定货币。这种货币由于上面印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俗称“袁大头”。新颁布的条例还规定,一元的银元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其余一成一为黄铜。我们现在熟知的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其实也是那个时候制定出来的。

后来由于国际银价浮动,中国出现了银根短缺的现象,所以民国政府在1935年实行了货币改革,放弃了银本位的制度,改为了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这制度一改,从官方层面上来说,大洋就失去了购买力,需要回收,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洋本身就是银子做的,所以它在市面上还是有货币属性的。再加上民国政府中后期的经济极不稳定,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发行的法定货币贬值严重,所以相对来说,大洋在市场上的效力还要更好。那么大洋究竟有多好的购买力,10块大洋究竟能买到什么呢?

大洋的购买力

由于民国政府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且中后期有严重的战乱,先是中原大战,紧接着抗日战争,后来又是解放战争,社会十分混乱,在这种战乱岁月,大洋的购买力不好评估,所以我们仅以民国前期,相对稳定一点的岁月来分析,看看大洋的购买力究竟如何?

据学者李开周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如果换算成现代大米价格的话,换算下来约等于130元人民币左右。而如果用大洋外出吃饭下馆子,据说是可以吃四五道硬菜,包括牛排、烧鸡、火腿等,换算成现在,每个菜三四十元,也就是150元左右的购买力。

在当时的上海,一块大洋相当于一百多元的购买力,那么如果在北京呢?据说在北洋时期的北京,一块大洋,可以让四个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火锅,换算成现在,这一顿火锅少说也要两三百元。这就很奇怪了,为何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这么大呢?实际上这就是两座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造成的。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物价总是越高。

这样看来的话,一块大洋在民国初期的购买力还是挺强的,在上海这种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他都有150元的购买力,这要是换在普通小城市,那岂不是有两三百人民币的购买力?怪不得得到一块银元大家会很开心呢?

那么除了吃,大洋在其他行业的购买力如何呢?据考证,1918年在北京租一座有十七间房且黄金地段的四合院,租金需要二十块大洋。1925年在北京西直门大街买一套有四十间房,且“带电灯、电话、花房、车马”的豪宅,全款也就五千五百大洋。这要是换算成现在,北京租十七间房的四合院,买四十间房的大豪宅,这笔花销几乎不敢想象,由此可见,大洋在房产行业的购买力,那可是更加强大啊!

再看看当时普通人的工资,小学教师一个月基本是十六个大洋,铁路工人月薪差不多十个大洋,纺织厂女工一个月也是差不多十个大洋,我们熟悉的骆驼祥子,拉一个月黄包车也差不多是赚10个大洋左右。结合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来看,10块大洋也就和我们现在的月薪三千多差不多。这么来看的话,除了在食物的购买力上略差,大洋在其他方面的购买力都是挺强的。这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的,那个时候的机械化条件比较差,粮食大多数都是老百姓人工种植,产量不高,所以价格才会略高。

结语

综合来看,民国时期的大洋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购买力会相对低一点。而在没那么发达的内陆城市,大洋的购买力还是挺高的。一块大洋在内陆城市相当于有两三百人民币的购买力,10块大洋基本够一个三口之家正常吃喝了。而普通的工人,工作一个月其实也就挣10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月薪三千。也就是说,十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000人民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0
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大概可以买几十头牛或者几千只鸡,所以民国时期的十个大洋还是非常值钱的,可以买很多东西。
第2个回答  2021-03-20
十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000人民币,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牛排、烧鸡、火腿等,每个菜都是一块大洋。
第3个回答  2021-03-20
民国十大洋相当于现在一千五百人民币,一千五百元能买的东西很多了吧,持家的人可以买很多粮食,年轻人也能买双不错的鞋子之类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