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十八回读后感怎么写?

如题所述

西游记读书笔记第三十八回:

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这一回,讲的是救那国王的条件准备。

大圣是个明事理,心思缜密的人。先告诉太子实情,拉他入伙,以便里应外合。唯一不足是力量仍然单薄,不足以成大事。须要拉笼满朝文武,同心协力,才能扳倒假皇帝。要说服他们,口说不行,得要铁证。那么能想到的,只有背真皇帝尸首去殿上了。

这脏活,大圣不是不能干。只是这猪呆子,倚仗师傅偏爱,三番五次挑事,让悟空吃了不少苦头,可得好好整治整治。于是大圣骗了呆子出去,背了尸体去皇城

唐僧也够很,见了皇帝尸首,念起紧箍咒,逼大圣救活他,呆子更煽风点火。好可怜个大圣。

西游记读后感

我读了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西斿记》,受益匪浅。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有七十二般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普使一支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威力无穷的金箍棒,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别妖魔鬼怪,易如反掌。孙悟空的本领大得很呐!

《三打白骨精》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白骨精千方百计并迷惑唐僧:第一次变成月貌花容的“女儿”,径奔唐僧;第二次变成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第三次变成一个白发苍髯的“老公公”路都走不动了还念经。

三般变化,加上花言巧语,哄得唐僧善恶不分赏罚不明,那猪八戒更是神魂颠倒丑态百出,却难瞒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终于“棍起处,打倒妖魔”“断了灵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观察事物,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来的。我们想要拥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也必须得在现实生活这座大熔炉磨炼自己,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西游记》三十八回读后感:悟空知人善用。知道八戒水性好,力气大,又贪财。骗他寻宝贝,八戒满心欢喜,乘着月光来到御花园,下井去背死尸。我佩服吴承恩想象力丰富奇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12
读完第三十八回后,我感受到了《西游记》的艺术特色,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