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考英国牛津大学

如题所述

我终于圆了牛津梦
--------牛津大学 张娇娇

  2007年8月下旬,我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统计专业的正式录取通知书。作为能够幸运进入牛津大学本科学习的中国学生之一,我愿把自己高中赴英留学的经历及申请英国大学的经验与更多的华夏学子分享。

  一、为何赴英就读A-Level? 申请学校的经历?

  王百哲教授给与的指导和金吉列令人无比信任,高效率的签证服务,使我在伦敦爆炸事件后,依然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拿到了签证。

  2004年,在北京八中度过一年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后,暑假期间,我巧遇一位正在英国学习的优秀学姐,从此萌发了出国学习的想法。此时的我对出国留学的初步打算是:如果出国,就一定要有能够就读英国顶尖大学的机会,否则,便不如留在八中冲刺北大清华;我的英语基础较好,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附加的语言课程;而我当时已经快16岁,理论上来讲,精心策划和准备出国留学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我出去时的年龄将是不到17岁,应该选择与年龄相符的课程。正是基于以上几条考虑,A-Level走进了我的视野。

  A-Level(year12, year13)相当于国内的高三高四,是英国本土学生申请大学前所就读的两年的课程。第一年所学课程称为AS-Level, 第二年称为A2 Level。总体上来讲,A-Level的课程与国内普通高中的教学大纲基本接轨,选择高二后就读A-Level,不但年龄上合适,语言水平和学术上也恰好可以赶上。与传统的仅为国际学生开设的一年制预科相比,A-Level具有下面几点优势:1.预科往往是由指定的大学开设的,因此一般来讲能够申请的大学的范围很窄,牛津剑桥更是被排除在外;而A-Level则是12,13年级就读的高中课程,可以申请英国任何一所大学;2.A-Level可以选科,灵活性更大(当然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

  当然,预科也有自己的优点:因为是一年制,因此更省时省钱; 再者,由于是指定的大学开办的,因此能够成功就读这所大学的系数更高,有点‘上了保险’的味道;预科仅为国际学生开设,因此在设计上为国际学生考虑的非常周全。但考虑到我自身的情况,毫无疑问,A-Level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关于GCSE:是英国学生在就读A-Level前上的课程设置,相当于国内的高一高二。 好处:要求学习10门左右的科目,覆盖的领域从中国学生擅长的数学,自然学科到更为宽广的人文,社会,语言学科,提供了更全面的教育,也为A-Level的学习及大学学习的专业作了更充分的准备,是更加原汁原味的纯英式教育。但有2个基本前提:1.从年龄上来讲,一般是初三毕业的中国学生就读此项课程。这时年龄较小,需要有远远高于同龄人的扎实的语言基础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2.GCSE 两年之后就读A-Level,需要家里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由于以上两个前提以及大多数人考虑出国留学时的年龄已过大,并且就读GCSE失败的风险也较高,因此A-Level对大多数高中时才考虑出国的人来讲,是更佳的选择)

  确定了我要就读的课程,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找学校了,而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英国的教育国情和中国有些不同—中学里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只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之分。私立学校因为有更为雄厚的资金基础,师资力量以及良好的生源,成绩往往比公立学校要好很多。公立学校完全免费,但仅对本土学生开放,因此国际学生只能考虑申请费用较高但成绩更好的私立学校。我查看了泰晤士报的几份私立中学最新排名,希望从中能找出一些选择。但我很快就发现从好几百个所在地,费用,成绩都不尽相同的学校里挑出几个适合我的选择实在是大海捞针。这时,是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公司的顾问,前驻英教育参赞王百哲教授为毫无头绪的我指明了道路-----我可以选择排名靠前的学校,并且地理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向中意的学校发邮件索取prospectus(学校的宣传册)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因为大部分学校是通过入学考试来决定是否批准国际学生的申请的,因此选择应该稍稍拉开档次,保证有愿意录取我的学校。王教授悉心的指导,真诚的帮助和宝贵的意见使得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很快从中筛选出了10几所我感兴趣的学校,又根据他们寄来的 prospectus上的一些情况最终敲定了四所我要申请的。

  寄出五花八门的几摞申请表格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准备入学考试了。每个学校的考试都不尽相同,有的仅仅是考察语言能力,更多的则是根据你选择的A-Level科目进行学术测试。对于擅长理科的中国学生来讲,题目本身应该不难,但是能流利地用英文读题和答题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突击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词汇后,我顺利地在英国驻京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完成了几个学校的入学考试。在最终录取我的学校中,我选择了Headington Girls’ School Oxford这所位于牛津城的女校。这时已经是05年的夏天,虽然大部分出国事宜已经办妥,但是通向大不列颠帝国的最后关卡—签证,让我并不敢对冲刺高三掉以轻心。正在这个签证率在次陷入低谷的时候,又是金吉列出现在我的眼前,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我一臂之力。正是金吉列英国留学部令人无比信任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签证服务,使得我在最短的时间里,在英国留学签证率再次陷入低谷的时候,顺利地拿到了签证。就这样,我踏上了通往英国的求学之路。

  二.A-Level的课程设置及学科的选择

  虽然对国际学生来说,针对于申请大学有多种课程可以选择,但是因为绝大多数英国本土学生都选择A-Level课程(事实上,他们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这只是正常的英国高中教育的一个环节)顶尖的英国大学基于便于比较的考虑,更青睐于那些就读A-Level的国际学生。在这两年中,学校会提供几十门学科,可选择的范围极为宽广,学生被要求从中选择三到五门进行学习。所选的学科及考试成绩与所申请的大学专业和大学的排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讲,选择基础性学科,如数学(maths),高等数学(further maths)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物(biology)历史(history),地理(geography)英国文学(english literature)美术(art)及非母语的外语类学科等,较之选择实践性新兴学科,如商业(business studies)会计(accounting) 时尚设计(fashion design) 戏剧(theatre studies)等,在申请绝大多数专业时更具有优势(可见牛津大学www.ox.ac.uk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www.lse.ac.uk等关于a-level subject的官方说明)。当然,这并不绝对,因为学科之间的搭配也非常重要。我选择了数学,高等数学,物理,经济(economics)做为我的A2 subjects,而这个组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两门数学为我大学申请数学专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物理专业则在课堂上培养我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而经济,这门我认为在这两年期间给我最大收获的学科,则大大提高了我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赋予了我对于政治经济问题灵敏的嗅觉和独特的视角。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因为害怕第一年选择5门科目压力太大,我在最初选课时保守地选择了4门;等到后来再想加一门的时候,发现我想选择的科目和我已经存在的课表是冲突的,不得不放弃。事实上,如果语言没有太大障碍的话,具有良好的理科基础的中国学生在第一年学习5门科目是游刃有余的,第二年再换成4科。更何况,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如果认为5门压力太大的话,可以随时选择drop掉一科,申请大学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当然,一般大学只要求3门A2成绩,保证至少3门的好成绩才是最必要的,更多的A便是起着锦上添花的功效了。

  考试:A-Level实行单元会考制,每年有两次考试,一次在1月,另一次在6月,成绩分A,B,C,D,E,U六档。与国内不同的是,A-Level允许学生进行补考。当然,一次性取得满意的分数是再好不过的了,申请大学时学校也会建议你用第一年的原始成绩而不是补考成绩。但这也表明,这样的考试制度给了学生更多自我提升的空间,因此更加人性化。

  申请大学:在第二年10月左右报志愿,据最新政策每人可同时申请5所大学,所有的大学都采取同一个申请系统UCAS,但是每个志愿之间都是独立的,就是说,和高考不同,申请A大学不会对你申请B大学的被录取概率产生任何影响(除了牛津和剑桥不能同时申请之外)。申请材料包括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阐述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在大学学习,你平时的活动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教师评语,第一年的成绩以及学术竞赛的获奖经历。(我在A-Level的第一年,第二年连续两年获得全英数学挑战赛的金奖,我想这也是我最终能够获得一些顶尖大学数学系得青睐的原因之一吧)11月到次年2月得到一些大学面试,在这期间申请结果也会陆续出来。但是请注意,这里给你的是conditional offer(有条件录取),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达到offer所要求的A2成绩,才能被正式地录取。所以,拿到某个大学的conditional offer,只能说是一只脚踏进了它的大门;要想整个身子挤进去,后半年还要继续努力呢!

  三.Headington Girls’ School 趣事

  这所成绩拔尖的女校位于古老的牛津大学城,步行到牛津市中心(大部分学院的所在地)只需要30分钟左右,她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我今后申请牛津大学打下了基础。成立于1915年,相对于牛津地区众多的的千年古校来说,她还是‘新人’,可却在在学术,艺术,体育方面都大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毫不逊色于Magdalen Boys’ College, Abingdon Boys’ School等这些以有近千年历史的著名男校。

  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在A-Level的两年里,我幸运地被吸纳为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多次在校园活动上进行演唱,并有幸在05年圣诞前夕在牛津城著名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Oxford)演唱传统的歌颂仪式(Carol Service) 同时,在2006年复活节前夕,我们合唱团赴荷兰访问演出一周,举行了4场中等规模的专场音乐会并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大教堂隆重的周日祈祷仪式。我们的合唱团还在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了牛津音乐节合唱团的第一名呢!在第一年,我还参加了一个叫做Young Enterprise(年轻企业)的活动。这是一项由英国政府和汇丰银行共同举办的,由学生自己投资设立‘‘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公司”活动,以使对商业有兴趣的学生体会到经商的风险和乐趣.我被同学们推选为公司的”金融主管”,主要负责财务上的管理与协调.公司经一年运作,成功地推出了”美丽Ipod包”等4项产品,赢利600英镑左右,纳税近100英镑.通过我们的公司这个小窗口,我看到了这个商业社会的小小的缩影. 我还选择了羽毛球,拉丁舞,长笛,钢琴等作为我的选修课,更加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由于英国国土面积小,并紧邻欧洲大陆,‘四处走走’便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先后游览了巴斯古城,威尔士地区,剑桥城,华威城堡,苏格兰,当然,还有伦敦。在06年的复活节,我随学校合唱团赴荷兰演出一周,并在演出之余,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荷兰的名胜景点。07年的复活节期间,我又独自赴法国旅行一周。这些旅行经历不但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情,也使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和交流,并从中体会乐趣。

  四.牛津大学的面试经历

  闻名遐迩的学术圣地,牛津,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个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然而,在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学习一年后,我发现通向这座世界学府的大道似乎也不那么渺茫。在向学姐们讨教了申请经验,权衡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我决定全力冲击牛津—毕竟,努力过了,即便结果不尽人意,也不会再有任何遗憾了。面试和大学自己设置的笔试是申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带着这样的心情,12月份,我走进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面试。

  牛津大学实行的是独特的学院制,学院负责学生的食宿管理和导师配置。就是说,在牛津本科的学习中,每周大概由数十个小时的大讲座(lecture)和数个小导师课(tutorials)组成,在数学系,每个导师课大概有2-3个学生。导师一般是由教授和经验丰富的博士担当。如此低的师生比率,才保证了学生们能够接受到最全面,最先进的教育。因此,在申请牛津的时候你要选择一个学院进行申请,而面试就由这个学院的导师们主持,对申请者们进行筛选。牛津的面试一直是历届申请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传说中面试的问题刁钻古怪,五花八门,导师们以此衡量学生们的学术水平和智商潜力。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情况中,面试的问题和你学的学科都是有紧密的联系的,只不过题目非常灵活而具有讨论性。绝大部分导师也会充分考虑到学生面试时的紧张心理,以最温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并且在申请者不能想出答案时给出线索进行引导,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申请的2006年时,数学系的笔试于周日上午进行,而面试则于此后的三天在不同时间段展开。(2007年底牛津大学改变了申请政策,数学笔试改为在10月31号进行—详见牛津大学网站www.ox.ac.uk)我已经不能清晰地记起笔试时我的表现,但是只记得,因为平时扎实的积累,我的第一仗打得还算漂亮,给后面的面试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后面我一共迎来了5个面试--3个在我申请的学院,两个在我被分配到的学院(牛津大学为了避免因为个别导师的偏见而导致潜力学生不被录取的问题,会给每个申请者自动分配一个第二志愿学院甚至第三志愿学院,这样,如果申请者的实力够格,即便是申请的第一志愿学院的导师不愿录取,第二,第三志愿学院仍有机会)。面试的问题完全围绕数学展开,虽然面试时有些紧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面试问题还是很有趣的。有些譬如:

  ‘‘给你一块比萨饼,一刀切下去最多分成两份,两刀切下去最多分成四份,三刀最多分7份。。。。那么n刀切下去能分成几份?’’

  ‘‘你能用数的奇偶性证明根号2不是有理数吗?’’

  ‘‘给你看这张图。。。。这是一面砖墙,有只小老鼠想从图中的A点出发,到B点去偷吃奶酪。但它只能沿着每块砖的边沿走。请问有多少种走法?哪种最快?如果C,D,E三点被装上了鼠夹子,小老鼠有多大可能被抓住呢?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该怎样走才走的最快且不被夹住呢?’’

  ‘‘在-1到1区间内,x的绝对值的积分是多少?在有理数区间内,ax2+bx+c的积分是多少?’’

  面试就是一个与导师讨论和交流的过程。能与走在各个领域前沿的顶级学术精英交流,是一个如此令人难忘的记忆。。。。

  附带:美国大学的申请: A—Level被绝大多数美国名校接受,因此,就读a-lv课程也有申请美国大学的机会。我在申请英国大学的同时也申报了美国长青藤联校中的几所。然而,由于申请英国大学本身就是一件耗时又耗力,在每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琢的苦活,而申请美国大学还需要具有竞争力的SAT,SAT2的分数和数十篇令人头大的申请文,因此我的经验是,如果不能在当年10月之前在SAT,SAT2考试中取得满意分数并完成绝大多数申请文的草稿,那么应该考虑放弃美国方面的申请,全力以赴地冲击英国名校。当时,一直到06年秋天,为了能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宽广的选择,我决定同时申请美国大学,而美国名校的申请截止日期大多是12月底。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我不但要完成英国大学申请所需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准备迎面而来的牛津大学笔试和面试,提前一夜赶赴伦敦参加每月仅一次的SAT(美国版高考,类似于GRE,包括数学,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和SAT2(选择性学科测验,我选择的是高级数学,物理,世界历史三门考试)考试,完成数篇美国大学的申请文,准备1月底的几门A2考试,赶往英国各地参加各个美国大学的校友推荐面试,同时还不能耽误学校的正常功课…这一切使自信满满却孤身奋战的我也不禁身心疲惫。唯一令我欣慰的是,我所付出的和获得的终究成了正比,英美两方的申请结果都令我比较满意。然而回过头来看,既然我当初就坚信自己一定不会顾此失彼,那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集中精力专攻一边不是更让人从容不迫吗?更何况,在权衡了多种因素之后,牛津大学依然是我心中无可撼动的首选。因此,建议有心赴美的同学,如果在当年10月之前没能完成大部分申请工作的话,那么选择放弃一边也许是更从容的。

  在最后一个面试结束后的第四天,我幸运地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conditional offer。07年8月底,在A-Level的学习结束之后,我又收到了牛津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回首望去,我在英国已经度过了两个多年头。这两年里,我有过泪水,有过汗水,有过忧虑,有过挣扎,但令我欣慰的是,这些最终换来的是优秀的学业成绩和人格的独立。如果我的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走出国门,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最后,衷心地祝福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在留学的途中一路好运。

                                 二〇〇八年一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4
A LEVEL---3A,必须要3A,如果要读本科的话,并且是三年英国高中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最好有交换生经验,并且懂的东西越广泛越好,在学校要担任一定的职务,有领导力,奖学金,校级、市级、国家级证书有的话最好。
同时要做足准备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申请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