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其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运动,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是“物布时空永不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理解运动,既承认运动具有绝对性又承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对于运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都承认事物的运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者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几乎所有的唯心主义者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扩展资料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论,都是错误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3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综合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不断地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使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的意义: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物化、对象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认识运动的价值

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人们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

它们是对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以及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过程的科学反映,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它们的运用过程表现为这种规律展开的辩证运动。归纳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演绎是从一般的原理走向个别的结论。这两种方法实现于统一的认识过程之中,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总规律:
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它体现了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是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推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用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认识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但就认识的推移和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而言,认识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运动必然是是一个形式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不断深入,无限扩展的过程。

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在实际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发展。我们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代表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形成之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只有遵循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去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14
用联系 全面的 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看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