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快快快

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扩展资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环境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8
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扩展资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2003年,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Give Earth a Chance)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Our Earth, Our Future, Just Save It)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Save Our Seas)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 Earth)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One Earth one Family)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 一齐关心与共同分享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0年:儿童与环境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7年:环境与居住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6年:环境与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4年:防治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r: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Ground Water;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Firewood)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5年:人类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2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大会已经确定2006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为了遵守惯例,同“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主题保持一致,UNEP选择“沙漠和荒漠化”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以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对于绝大多数旱地居住者来说,生活是艰难的,其未来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边缘。
荒漠化同土地退化相关——由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所致的土地生物生产力的丧失。它影响了地球1/3的面积和超过10亿人的生活。在社会和经济损失方面,它还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UNEP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指出:“紧接水和空气之后,土地是所有生命的基础。不像水和空气那样可以清洁和恢复,土壤一旦丧失,其再造将花费数千年。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目前已经影响到所有大陆,需要我们紧急应对。当我们谈论荒漠化的破坏性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北非是恰当的。”
阿尔及利亚环境部长谢里夫·拉赫马尼说:“作为非洲仅次于苏丹的第二大国,阿尔及利亚大部分领土被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所覆盖。就像许多邻国一样,阿尔及利亚深受因过度放牧以及干旱和荒漠化所致的土壤侵蚀之苦。”

About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06

World Environment Day, commemorated each year on 5 June,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vehicles through which the United Nations stimulates worldwide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hances political attention and action.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 selected for 2006 is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slogan is Don't Desert Drylands! The main international celebrations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06 will be held in Algeria. UNEP is honoured that the City of Algiers will be hosting this United Nations day.

The day's agenda is to give a human fac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empower people to become active agents of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an understanding that communities are pivotal to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dvocate partnership which will ensure all nations and peoples enjoy a safer and more prosperous future. World Environment Day is a people's event with colourful activities such as street rallies, bicycle parades, green concerts, essays and poster competitions in schools, tree planting, as well as recycling and clean-up campaigns.

资料:中国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1)蚕食可利用土地,导致土壤贫瘠、生产力下降。建国以来,全国已有66.7万hm2耕地、235万hm2草地和639万hm2林地变成流沙。内蒙古乌盟后山和阿拉善地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每年因风蚀沙化损失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肥高达5590万t ,折合化肥2.7亿t ,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沙化危害严重的地方,粮食亩产仅几十斤。

(2)沙暴迭起,埋压村舍,沙进人退,损失严重。仅1993年5月5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就使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机场关闭、兰新线和乌吉线中断31小时和96小时,直接经济损达5.5亿元。目前,全国仍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处于因沙害影响而随时准备搬迁的状态中;有 1400km铁路、3万km公路和5万多km灌渠常年遭受沙害威胁;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碱等工矿企业也受到沙害和尘暴侵害,我国最大的湖盐生产基地———吉兰泰盐场0.383万hm2盐矿床已有一半以上被流沙埋没,覆沙厚度达30cm以上。

(3)加剧贫困化,加大了东西差距,影响了国家总体战略的实现。我国北方沙区既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又是少数民族居集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更是重要的国防和航天基地,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贫困人口比重高,分布集中;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低,基础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34040.html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

国家环保总局5月16日公布200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标识,并推出系列宣传画。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为纪念2005年“六五”环境日而推出的中国主题标识和系列宣传画,是向社会广泛征集后筛选出来的,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图样还将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www.zhb.gov.cn)上公布,供免费下载使用。

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据了解,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环保总局还将在“六五”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全国绿色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

世界环境日与创建绿色家园

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热心环境的所有成员中开展环境宣传活动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纪念日。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严峻课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往往都是由于“重发展、轻环保”所造成的。因此定期的以当前重点的环境问题为中心,进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 关于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草和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6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同时建议把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六月五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主题:同时每年年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此,每年六月五日成了全世界人民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近些年来,根据我国的实际,也确定中国的主题。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在“六.五”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全国绿色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各省市环保宣教中心、各环保网站、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各学校社团组织同时开展各种环保宣传纪念活动,以求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 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是大家的,是客体;“人人”是主体,也包括各机关、企事业、学校等。主体的行为是“构建”,是要为环保多做贡献。因此这种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的构建行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活动。
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工业生产园区的创建。这是狠抓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策。生态省的创建有利于协调工业和农业、林业、牧业的规划、布局和“三种效益”的统一;生态工业生产园区的创建,有利于城乡多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生产管理、能源配置和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绿色行动。我们期待着生态省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全国能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城市参加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评选,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上,创建更多的切实可行有效的发展模式。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下的环境教育。这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百年大计的根本所在。在学校,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战略意义。在社区,通过“绿色社区”的创建,使人们近距离地感悟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社区环境保护的“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为“知情”和“行动”。所谓“知情”即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熟悉掌握环境知识,其中包括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污染防治手段,以及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所谓“行动”就是实际参与各种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例如,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垃圾分类与废物回收活动、植树种草活动、环保资金捐助活动以及各种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希望更多的人不断创建环保业绩,积极参与申请“绿色卫士”、“福特汽车环保奖”等的评选。

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的创建活动。“绿色家庭”要求全家人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实施“绿色消费”、构建“绿色居室”、进行垃圾分类及废物回收等。绿色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节能家电产品、国家环境标志产品、“绿色家具”、低噪声环保型产品,远离、拒绝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节水、节电、节粮以及一切包含绿色理念的消费。绿色居室是符合环保要求,又不危害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对于室内装修而言,首先是不“过度装修”,其次要实施“绿色装修”即购买“绿色建材”、进行“绿色装修施工”,同时要由具有CMA资质单位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其结果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家庭中的废报纸、书刊、饮料瓶等一切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以利于节约资源、物尽其用。

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为构建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4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4个回答  2012-05-01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为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和发扬会议精神,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同时,确定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这一天都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参加会议的各国,共同讨论了当代的环境问题,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政府要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发表世界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宣布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状况。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贫困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