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功补偿?

如题所述

嘻嘻!
我这边就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把!
无功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
了解无功补偿,首先要了解几个概念,“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与“功率因数”

1. 有功功率

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

2. 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许多用电设备均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而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无功不做任何功,但会占用输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设备利用率。

简而言之,有功功率,就是设备消耗了的,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功率。无功功率,是维持设备运转,但是并不消耗的能量。无功功率存在于电网与设备之间,是电网和设备不可缺少的能量部分。

3. 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cosφ=P/[(P2+Q2)^(1/2)],当Q越接近于0时,功率因数越大。
功率因数是反映电能中无功电能和有功电能比例关系的指标。这个指标数值越接近1,意味着电网系统中流动的无功功率越趋近于0,可以降低系统无功功率引起的电能损耗,同时用户侧也能避免因功率因数过低而招致供电局的无功罚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6
交流电在通过纯电阻的时候,电能都转成了热能,而在通过纯容性或者纯感性负载的时候,并不做功.也就是说没有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当然实际负载,不可能为纯容性负载或者纯感性负载,一般都是混合性负载,这样电流在通过它们的时候,就有部分电能不做功,就是无功功率,也就是浪费掉的电能,超过一定数量就会有罚款,电费中会有利率调整电费为正的情况,这就是罚款。此时的功率因数小于1,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就要进行无功补偿.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如果你想使用此装置建议你咨询一下无功补偿制造商,给你推荐一个保定巴方电子在这方面做得挺专业
第2个回答  2023-06-09
无功补偿是电网运行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降损节能技术措施之一。它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损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电力用户对无功补偿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他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总认为无功补偿是供电公司的事,与用户没有多大关系,进行无功补偿对用户没有多大好处。其实,无功补偿不仅对供电公司有利,而且对电力用户也有很大好处。为便于电力用户理解,简单分析如下:
无功补偿的实质是要尽量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传递,设法就地安装无功电源,从而满足电力用户及网络元件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变电站安装的电容器装置只能减少110kV、35kV线路中无功功率的传递,降低110kV、35kV线路的损耗,而电力用户安装的的电容器装置,能减少整个网络中无功功率的传递,从而能降低整个网络的线路损耗,改善整个网络的电压质量。
第3个回答  2011-06-02
呵呵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5000字。
摘录我公司培训教材给你看看,也许有用:

2. 什么是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从字面上容易理解为“无用的功率”,这是不对的,无功功率应该是“无法对外做功的功率”,简称“无功功率”。
那么,为什么电路中有“无法对外做功的功率”呢?
我们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来说明这个问题。
交流异步电动机有一个转子,有一个定子。通电以后,定子会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转子也会产生一个的旋转磁场,两个磁场力相互作用,转子就转动起来了。这些磁场的力,大部分转化成动力,对外作了功了,但是总会有一小部分磁场力,要保留在电机中,用来维持电机转动,不能变成输出的动力,这部分磁场力对应的功率,就是无功功率。
由此,我们可以说:类似电机、变压器这样一些电感性的电器元件,在工作中需要建立基本的磁场,需要保留一部分不能对外做功的功率,就形成了电路中的感性无功功率。
同样,电路中的电容性元件,在工作中需要建立基本的电场,建立电场需要一部分不能对外做功的功率,就形成了电路中的容性无功功率。
定义:无功功率,是在交流电路中,一些用电设备或元件,为了建立基本的工作状态而向电源索取的功率,它们以磁场或电场的形式存在,不能对外做功。通常是在前半个周期里从电源索取,在后半个周期又退回给电源。无功功率只在设备(或元件)与电源之间不停地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
无功功率,用字母Q表示,单位为乏(Var)。

5. 什么是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如何计算?
通过分析电动机的特性,我们知道了电动机在工作时,不仅要向电源索取有功功率对外做功,还需要无功功率维持自身的旋转。
作为供电部门来说,总是希望把供给用户的电能,都去做有用功,都是有功功率,不希望用户设备中的无功功率太多。虽然无功功率只是不停地在设备和电源之间交换,并不消耗,但是无功功率却占用了电网的容量,使电网的效率降低。
所以供电部门要考核用户用电设备的用电效率,就是要知道用户从电网中索取的电能,有多少用来做有用功了,这就引入了功率因数的概念。
定义:功率因数η:

这里:P有:有功功率,W,或KW
PS :视在功率,W,或KW
Q: 无功功率,Var,或Kvar
因此,功率因数一个效率数据,是反映用户或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设备需要的无功功率就越少,电能利用率就好。
不过上面的公式在实际中不常使用,更多的是以电量来计算平均功率因数的数据。
供电局就是采用电量计算出用户的平均功率因数:
η平=(Σ P有*T)/(Σ PS*T)
=W有/WS
=W有 (W有2+F2) ―――(2)
其中:W有:有功电量,Wh,或KWh
WS :视在电量,Wh,或KWh
F: 无功电量,Varh,或Kvarh
因为视在电量没有电表测量,所以最后转换成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来计算,得出用户在一个用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因数。
工程计算的时候,有功电量W有的数据,可以是一个月的电量,也可以是一周、或一天、或一小段时间的电量,只要能得出一个可以比较准确的数据就可以了。时间间隔越长,数据就越可信。即:
W有=上次的电表读数-此刻的电表读数
同样,无功电量F也是这样,只是读取的是无功电量数据。

7. 为什么要重视和提高功率因数?
前面说了,功率因数是反映用户的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电网的电能利用率就越高。供电局是希望用户的功率因数越高越好。也就是希望用户从电网索取的,都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越少越好。
大家可能会问:无功功率既然只是能量交换,并没有能量消耗,多一点少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电网的容量问题。
电网的容量,就是电网能够提供的最大能量。电网的容量是一个定值,是有限的。有功功率是能量,无功功率也是能量,它们都是由电网提供的,所以当无功功率大了,有功功率的就小了,能提供对外做功的能量就少了。
容量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 PS:视在功率,也就是总容量
P有 :有功功率
Q:无功功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Ps恒定时(容量一般是固定的),若无功功率Q增加,有功功率P有就减少。当无功功率Q很大的时候,有功功率P有就会减少很多,甚至无法满足设备工作。但是用电设备是挂在电网上的,设备会强迫电网提供有功功率,这就是电网负担过重,出现过载,甚至造成电网故障(过载跳闸)。
从用户的角度看,结果也是这样:用户的变压器的容量是固定的,如果用户的设备需要的无功功率过大,就会使有功功率的出力减少,会使变压器输出电压降低,出现电压不合格。这不仅使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还可能造成设备损坏。
结论:用户的无功功率过大,会导致电网有功功率的出力减少,电压下降,频率降低,严重的就引起电网跳闸,出现电网裂解等重大事故。
2003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发生的美加大停电,最初的导火线,就是因为某区域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引起的。
因此,重视补偿无功功率,最重要的原因是保证电网的无功平衡,保证电网的安全。
其次,无功功率虽然不会消耗,但是无功能量在电路上来回传送,无功电流会使能量在线路上产生损耗,造成电能的浪费,而且负荷与电源的距离越远,无功电流造成的损耗就越大。这就是国家提倡大型电动机要就地补偿的原因。
第4个回答  2011-06-02
对于电网而言,输电过程中会有线路损耗,这类损耗属于无功损耗,集没有做功。而为了使电网输送到用户端的电能打到要求,会在就地或者变电所对损失的电能进行补偿,而这个补偿量就是无功补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