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

如题所述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 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6
  小时候每当端午节的这一天的清晨总是要早早起去采带着露水的艾草和桃枝。听姥姥说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要高悬艾草和桃枝。挂了桃枝和艾草的人家在这一年里会幸福平安。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早晨挂桃枝和艾草呢?这里有个传说很久很久了的民间故事。

  那是在历史上黄巢造反的时候,他亲自带兵打仗,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还是寻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过这一劫。

  这一天他带兵路过乡下一条小路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和两个小孩子,可能是走过很长时间的路了,两个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妇人身上背着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跟着走。奇怪的是,这个妇人身上背着的是个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却是个很小的孩子。

  黄巢看见了很是奇怪,让手下人把妇人叫道马前,要询问明白为何这妇人背着大孩子而让很小的孩子走路。

  妇人回答 :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亲生。自己孩子苦点就苦点了,不能让没妈的孩子受委屈。

  本来硬心肠的黄巢也为这位妇人的作法而感动。他决心不杀这妇人一家。于是告诉妇人,让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节的那天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挂上艾草和桃枝。
  随后黄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时候,见到屋檐下挂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门而过,不得惊扰。

  没想到第二天一进城,士兵们发现城内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

  原来妇人回家后,听说黄巢的军队要路过此城,黄巢的凶残大家都有耳闻。正在大家惊慌的时候。妇人明白了原来她遇上的那个人是黄巢。于是她告诉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挂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过此难。

  邻居们又把这话告诉了邻居的邻居,一夜之间这个城市里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挂上了艾草和桃枝。

  黄巢率兵经过,发现每位人家门前都挂着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妇人把挂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诉了全城的人。为了信守承诺。黄巢的军队没有杀这个城一个人。

  后来端午节清晨挂艾草和桃枝这一典故就做为一种保平安的习俗延续了下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5
1 客家典故端午节挂端午节要在门上挂艾草的由来:
  客家人第二次南迁,起于黄巢起义战乱,话说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发动农民起义。一年的端午节黄巢系着黄头巾骑着一匹黄膘大马正率领部下追击唐军,途中,黄巢在逃难的人群中忽然看见发现一位大嫂,只见她身背一个十一二岁的大男孩,手牵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蓬头垢面,拼命狂奔。黄巢觉得奇怪,便跃马上前拦住了妇女的去路,喝道:“站住!你这个妇道人家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而把小孩子牵在手中?任他稚弱的双脚奔波吃苦?快点把道理告诉本王,否则,我手里的剑可不认人了!”这位大嫂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护在身后,回答说:“这个大男孩是我哥嫂的遗孤,他们两个都在战乱中遇难死了,这是他们的独苗;而这个小男孩是我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也要保住我哥嫂孩子的性命,让他长大成人,传递下一脉香火。”
  黄巢听罢,仰天长叹。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了妇女良久,然后收起手中的长剑,默默地转过身,从马背上抛下一句话说:“黄巢的兵是保护穷人的,你到新的地方以后,记住在门框上挂起新鲜的葛藤,我回到军营之中会晓谕自己的士兵,不要骚扰门前挂有葛藤的人家,你快走吧。”大嫂目睹黄巢的背影骑马离去。这位大嫂就是逃难中的客家人,她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客家乡亲。不久他们来到了石壁村,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了绿色的葛藤。黄巢的大军像狂风般席卷而过,因为葛藤的缘故,客家人免遭洗劫。

  以后客家人到端午节就有了挂新鲜葛藤的习俗,也有的找不到新鲜葛藤就挂青枝替代,说是可以祛除灾祸。

2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 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 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 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84584.html

第3个回答  2011-06-05
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第4个回答  2011-06-05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