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大渡桥的铁索的故事

一定要长一点!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扩展资料: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

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红军飞越铁索桥

1936年正月,正是人们过春节时。红军来到鸭池河边,站在岸上看见滚滚乌江水,两岸刀劈悬崖,正为过江发愁。远处来了一个小伙子急急忙忙地赶路,红军并迎上去,这个小伙叫赵有石,帮入挑脚到修文后回老家黔西的,见红军赶来想躲避,由于红军来得太快没来得及避开。红军见赵有石空得破破烂烂,粗脚大子地知道是个贫苦农民。便问:“你知道铁索桥在什么地方?”赵有石不知来人底细,只随门应付几句就想走。
红军问他:“你见过红军吗?”
赵有石说:“没有见过,只听说去年红军到遵义打富济贫,穷人都得到了救济。昨天我在修文听说红军又要回来了,穷人们高兴得很。”
红军对他说:“我们是红军,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
赵有石对身着便衣的红军上下打量一下后便问:“你们红军不兴穿军衣吗?”
红军说:“穿!我们是便衣前卫。”
这一说赵有石心里明白了,可又想心里发愁了。红军见赵有石转喜为愁,是不是有什么顾虑。赵有石说:“铁索桥有百丈高,两岸的路又生得奇,不说有保丁持枪把守,只要有一人拿把刀守住,你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过去。”
红军说:“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再想法。”赵有石把红军带到靠桥不远的岩边去看,天已黑尽看不清对岸。正着急,忽见不远处树林里有一亮光,赵有石想起了这里住有人家,并带红军
朝着亮处走去,
到那家人窗前一看,屋里有个老太婆正在烫鸡,赵有石一敲门,老太婆忙把鸡藏在床底下后再开门放他们进去。
老太婆误认为他们是保丁,便求情说:“保丁爷,我家几天没有饭吃了,家里穷得如水洗……”
赵有石知道老太婆是被保丁吓怕了,便向她说:“老人家,他们不是保丁,是毛主席领导的红军。”老太婆听说是红军,急忙拉开草凳,并往火里加柴,招呼红军坐下。
老太婆家姓甘,老伴早死,只有独生儿叫小冬去年帮人抬滑竿到遵义,正遇上红军打开遵义城,还拉他吃饭,送给他两匹永兴土布和几斤盐巴,还给他讲了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几多道理,小冬要不是为奉养老娘他早当红军去了。老太婆家受过红军的恩,知道红军是好人。便给红军说这些守桥保丁:“拿根‘吹火筒’(枪),到周围寨上捉鸡抢米,遇过桥人随便戴个帽子就把人家身上的钱搜光,甚至有件好衣服也不放过,有时也下人家板壁。硬是‘兵如梳,匪如篦,保丁宋了一下剃’。特别是那个郭区长更坏。”
红军听了,个个脸都气红了。一个红军说:“老人家我们就是要从铁索桥上操小路到大关后,明天迎接大部队在老街过鸭池河,杀死匪兵,活捉匪区长,为老百姓报仇。”
红军和赵有石说着要走,老太婆拦住了他们说:“慢忙,等我想个法,叫你们安安稳稳地过桥去。”老太婆带红军到了桥边,对岸的保丁在油灯下赌博,争吵声都听得清清楚楚,老太婆心里一亮办法来了。笑着说:“嗨!有办法,我来个‘钓鱼过桥’,你们躲在暗处最后看到我用火把一闪,你们就放心过桥。过桥时,先捡个石头,在拴铁索的岩石边敲两下,这是保丁们过桥的暗号。”说完老太婆回去了,红军们躲了起来。
忽然听到老太婆剁肉的“得得”声,夜深入静,声音特别响,保丁们说:“这些刁民,白天装穷,晚上偷做好吃的。”于是留下一人守口,其余顺索滑过桥来,朝剁肉响声处去了。保丁们一闯进屋,见老太婆将剁好的肉刚下锅,老太婆说:“这鸡是下午一个亲戚捉来送我的。”
保丁们对老太婆吼道:“不管你从哪里得到的,这鸡肉归我们吃了,怏点拿柴来把火加大点。”老太婆故意装作害怕样子,点起火把去拿柴,就利用这个时候,火把晃动了,红军们见
火把晃动,知道过桥时候到了。赵有石引红军到了关口,捡起一块石头,在岩上敲了两下。对岸“咕噜、咕噜”响起来了,有人绞动车轮,赵有石抓住铁索、竹筒,淮知竹筒破了一个,怕红
军不热会出危险,忙问红军:“你们有绳子没有?”一个红军解下腰上皮带递给赵有石拴好,坐上竹篼,滑过去了。守口的保丁问:“你们吃了,给我带点……”,说时迟,那时快,保丁已被红军推下了百丈悬岩,红军全部安全到了对岸。赵有石领红军操小路绕到了大关后与红军分手了,红军送了他两块大洋和那条皮带。红军走后,赵有石将那条红军皮带常拴在腰上,如遇困难,就摸摸皮带,一摸皮带劲就来了。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咏桥的诗辞(一)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02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第3个回答  2012-12-16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二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强渡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西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160公里,29日凌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1.67米,宽3米,由13要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卢定城相连。根据历史记载大渡河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历时5年建成。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扁额挂在桥头。现在该桥的东头仍然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牌”,记述了建桥始末。220多年来,泸定桥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由于该桥建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易守难攻,自古以来是兵家防守要塞。
  为了堵截红军渡过泸定桥,守城川军第四旅第38团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木板全部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四团红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745822.html

第4个回答  2007-06-02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们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担负了光荣的先遣任务。军委为了加强领导,充实力量,特派刘伯承、聂荣臻两同志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和政委,并把军团的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当时,我在一团当团长。
这天,上级把强渡大渡河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一团。部队立刻从离大渡河一百六十多里路的一个庄子里,冒雨出发了。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道支流,据传是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处境也很险恶:后有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精悍部队”扼守着大镀河所有渡口。蒋介石猖狂地吹牛说: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右堵击,共军有翅也难飞过。他还梦想,要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经过一天一夜冒雨行军,部队在一个山坡上停下来。这里离安顺场只十多里路,大渡河哗哗的水声都可以听到。一百四十多里路的急行军真够疲劳的了,战士们一停下来倒头就睡着了。这时已是夜间十点多钟,我急忙找来几个老乡了解情况。
老乡介绍的情况和我们侦察的基本一致。前面的安顺场,是个近百户人家的小市镇。敌人为了防我渡河,经常有两个连在这里防守。所有的船只都己抢走、毁坏,只留一只船供他们过往使用。安顺场对岸驻有敌人一个团(团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处),上游的沪定城驻有三个“骨干团”,下游是杨森的两个团,要渡过大渡河,必须首先强占安顺场,夺取船只。
情况刚了解清楚,指挥部便来了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特别指示我们说:“这次渡河,关乎着数万红军的生命!—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
“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我们一定要在大渡河上,为中国革命史写下光辉的一页。”看完命令,团政委黎林同志坚决地表示。
胜利的前奏
战士们从梦中被叫醒,冒着毛毛细雨,摸黑继续前进了。
根据分工,黎政委带领二营至安顺场渡口下游佯攻,以便吸引那个团的主力;我带一营先夺取安顺场,然后强渡;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天漆黑,雨下个不停,部队踏着泥泞的小路前进。大约走了十多里,便靠近安顺场了。我命令一营分成三路前进。
安顺场的守敌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他们认为我们还没有出海子边少数民族区呢,因此毫无戒备。
“哪一部分的?”我们的尖兵排与敌人哨兵接触了。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的回答象春雷,扑向敌人。
“砰!”敌人开枪了。我们的火力也从四面一齐吼叫起来。愤怒的枪声,淹没了大渡河水的咆哮,淹没了敌人的惨叫,顽抗的敌人纷纷倒下,活着的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没命地逃跑!两个连的敌人不到三十分钟就全被打垮。
正在战斗时,我来到路旁一间屋子里。突然听到一声喊叫:“哪一个?”通信员一听声音不对,枪栓一拉大吼一声:“不要动!缴枪不杀!”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乖乖地缴了枪。事也凑巧,原来这几个敌人是管船的。我急忙要通信员将这几个俘虏送到一营去,要一营想法把船弄来。
一营花了好大的劲,才把渡船弄到手。这里只有这条船,它现在成了我们唯一的依靠。
占领了安顺场,我来到河边,只见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河宽约三百米,水深三、四丈。湍急的河水,碰上礁石,卷起老高的白浪。现在一无船工,二无准备,要立即渡河是困难。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