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句诗诗什么意思?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如题所述

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出自唐代李白的《横江词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创作背景

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认为此六首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游历阳时,其中备言横江风浪之险恶,隐含着诗人对天宝末政治形势的隐忧。

安旗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7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
第2个回答  2011-06-07
横江词 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一作众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一作莫渡河归去来。

横江,地名,亦津渡名。《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四和州历阳县:“横江浦,在县北南二十六里。”陆游《入蜀记》卷二:“采石,一名牛渚,在和州对岸,江面比瓜州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江南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其地在今安徽和县,对岸即采石矶,一名牛渚矶,今属安徽马鞍山市。长江到安徽境内由东西走向一折为南北走向,江南之地素有江东之称。“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即指和县对岸的长江南岸。

这六首诗主要是写横江的地势险峻,气候多变,长江风浪大且恶。安旗认为“横江渡头风高浪急之景,云愁雾惨之象,天摇地动之势,若非自此情此意观之,亦未必至于斯极。其所以至于斯极,正缘作者自此情此意观之。于是,牛渚马当尽为愁媒,江风海云皆成恶兆,浪打天门恍若社稷之将倾,海鲸东蹙势如幽州之乱作。虽非刻意比附,自然情寄言外。故知《横江词六首》乃以物观情,比兴之作,非止写长江天险而已。”名为写景,实为写心,《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中的“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意思是不能就诗论诗,诗中自有人心。

有人认为这六首词是李白初入江东之作,显然与诗中意境不符,李白初入江东,风华正茂、裘马轻肥,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出手如此阔绰,倘若没有经历人生坎坷,几不识忧患为何物,又怎会有“一水牵愁万里长”之感?若没有报国之无门,历经谗毁获罪之痛,又怎会有“横江西望阻西秦”之叹?安旗认为《横江词六首》是写于天宝十二载秋南下宣城。途中,行经横江渡时,因横江风波之触发,遂借以挥斥此期之忧愤。但我认为李白写《横江词六首》要早于这个时期,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一直想北上,没有避祸江南的意思,倘若南下宣城,是出自内心,那他刚从北方渡江过来,不会有渡江北上之意。

这六首诗都是写景。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别人都说横江好,而我却说横江不好,“侬”,吴越方言,记得侯宝林相声中曾有“侬要打打”,“侬吃过啦”等句。现在的上海本地人还会用“侬”这个字,“恶”,不好,险恶之意。那“恶”在什么地方呢?“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原来是横江的狂风恶浪。“天门山”与“瓦官阁”是地名,天门山是两山夹长江,形如天门,西山在和县地界,东山在当涂县地界。李白曾写一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瓦官阁,在南京瓦官寺中。瓦官寺,建于公元364年,规模宏大,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和雕塑家戴逵、戴颐顒父子,梁代著名壁画家张僧繇都在瓦官寺内留下了他们的杰出作品。“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前面我们讲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江西九江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马当,江西彭泽县西北四十里,山形似马横枕大江而得名。“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现在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扬子津。”长江天堑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现在只在站在横江向西望了,前面我们讲过,长江由东西走向变为南北走向,所以用西望,而不是北望。西秦,指唐朝长安所在的地方,李白念念不忘报君恩。汉水,即长江水,东流到扬子津,古地名,实际上是扬子江畔的渡口。长江到江苏地界,俗称扬子江。李白想由此北上,但“白浪如山那可渡”,正赶上那天狂风大浪,白浪如山,根本无法渡船过江。古代人过江可没有我们现在方便,无论坐火车或汽车,从南京长江大桥,几分钟就可以完全过江,古代长江上没有一座桥,过江主要是船,那时的船一般都是木头做的,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可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所以在风大的日子,船一般是不过江的。“狂风愁杀峭帆人。”从这句来看,当时的船不仅有橹,还有帆,开船的也不只一个人,至少有两个人。一个摇橹,一个挂帆。从诗句来看,狂风让人愁不是李白,而是开船的人,因为不能开船渡人,他们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了,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没法过。这里实写开船人愁,而真正愁的是李白。他要北上,究竟为何事,六首词都没有交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白不想久居江南,远离唐朝政治中心——长安。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明明写的是江东,怎么跑到浙江去了?原来这里不过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为了让我们对“浙江八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来看苏轼写过的浙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原来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横江驿馆面前渡口的官吏来送,可见那时的津渡是公家渡口,津吏长期生活在当地的渡口,对这里的气候变化了如指掌,他遇到李白后,伸出手臂,用手指一指东边,说:“你看,海云出现了。”意思说,马上海潮就要来了,渡船不能渡人了。接着问到“郎今欲渡缘何事?”,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人您今天渡船北方有什么事呀?”有人根据“郎”这个字,认为李白在横江渡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年轻的男子才叫“郎”,但实际上,这“郎”显然不是指人的年纪。那么“郎”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郎”在古代有五种含义:一是地名,春秋鲁邑;二是官名,战国开始设置,秦汉以后遂为朝廷官吏通称;三是指少年男子之通称;四是指女子对情人的昵称;五是姓氏。诗中的“郎”可以用解释为第二种,即郎官之意,比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赋奏,天子以为郎”,又比如《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李白曾在宫中呆了三年,大大小小也算一个官,但这儿离京城有好几千公里,一个渡口的小吏怎么知道他在京城做官呢?可能是因为李白身上穿着唐玄宗赠给他的宫锦袍,人家一看,当然知道他就是一个官了。还没等李白回答,那人就说:“如此风波不可行!”不管有什么事,是大事或小事,反正今天是行不得了,因为很快就要风起浪涌了。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一作众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一作莫渡河归去。”这四句诗不仅写长江浪涛之大,“海鲸”是形容浪涛的,而且江面上起了大雾,那就更不能行了。六首词中处处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恶劣天气下不可渡口北上的惆怅与焦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