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南靖县的变迁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最初在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梁朝在此设立兰水县,随后在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南胜县从龙溪、漳浦、龙岩县中析置,治所在今平和南胜,后迁移到平和旧县,最终在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时,县治接近兰陵(今靖城),并更名为南靖。南靖县曾隶属于多个行政区域,如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直至1938年和1949年分别迁移县治和归属龙溪专区(地区)和漳州市。


1949年,南靖县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最初分为6个区,后来增设第七区,再划出部分区域设立第八区。1952年和1954年,又分别进行了区划调整,增设了宝林农场,并改区名以驻地命名。1956年和1957年,撤销部分区,剩下5个区和1个农场,乡级行政区划也随之变化。1958年,实施撤区并乡,设立了24个乡和1个农场,随后又改为人民公社和耕作管理区。


1963年,山城镇恢复建制,1969年改为居民大队。1976年,对公社进行了调整合并。1980年,重新建立城关镇,随后的几年里,随着政社分开和乡镇改革,南靖县的行政机构进一步简化,乡、镇、场、村的数量不断变化,最终在1990年形成4个镇和6个乡的格局。2000年,书洋乡和梅林乡分别升格为镇,南靖县镇的数量增至11个。2003年,南靖县的区划稳定,辖11个镇,包括山城镇、靖城镇、龙山镇、船场镇等,标志着南靖县历史沿革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南靖县,古称兰水县,置县于1322年(元至治二年),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中国第二批农产品无公害示范县、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和高优农业示范区,是科技工作、体育工作、民政工作、村镇建设、文物保护先进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福建省林业工作十佳县,是原中央苏区县。有海外华人华侨3万多人,南靖籍台胞100多万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境内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楼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土楼故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