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文钱,一钱银子,一两银子,一锭银子,金子都是如何换算的

如题所述

1、在古代货币的兑换,通常是指铜钱,白银,黄金之间的兑换,且兑换的比列并不固定,每个时期都会有一定的变动,大致的兑换比列约为:

一万文铜钱=十贯(吊)铜钱=十两白银=一两黄金

2、现在的货币有“分,角,元,百”等基本单位,古代的货币同样也有基本单位:“文,贯,两”,即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贯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而“锭”不作为基本的兑换单位,因为“锭”在古代作为量词,如一锭白银,就是一块白银的意思。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

古代货币指的是相对于现代货币,具有历史性、贵重性、交换性的货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逐渐互相依赖,收到别的物品,需要输出自己多余的物品,这是最早作为中间媒介的古代货币。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我国古代货币兑换制度: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1、通常可以理解为: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一锭银子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2、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采用以下换算系统: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扩展资料

常用有以下三种单位:

1、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2、一贯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3、一两白银: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4、一两黄金: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2

通常可以理解为:1两黄金=10两白银=100钱白银=10000文铜钱。 

一锭银子,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有所区别,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一贯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一两白银,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一两黄金,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扩展资料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在唐朝时,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一两银子就是1180公斤的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通常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4-03
首先银子开采出来后要变成货币流通,要将其熔铸成银锭,银锭分为好几种,标准形态中最大的叫做宝银,有50两,一般是马蹄形,最小的叫做馃子,一二两左右,当然不同朝代会有差别,说到这里大家还是没有什么概念,换算一下,唐朝时一两银子大概是现在人民币2000—4000左右,明朝600—800左右,到了清朝中后期大概是150—220元。
那为什么不同的朝代为什么换算过来会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早期的时候白银开采量不多,而且并没有作为货币大量流通,物以稀为贵嘛。但是按照清朝的标准一两银子100多块钱还是个不小的数目,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这时候就会用剪刀剪开,那时候的银子大多纯度较高,所以质地很软,剪开之后再用专门的秤去称重,这个秤叫做戥子(deng三声)。
有人就会说了,每次付钱之前还得称下钱,这也太麻烦了吧,确实,但是这也不是经常出现,前面说到早期银子开采量少,没有大量流通,而且那时候的一两银子价值很高,所以普通老百姓没有机会用银子,大多都是用铜钱进行交易,到明清时期,开采量大了,金银才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我们现在流通中的货币都会有明确的数额,是标准化的货币,而没有标明数额的碎银虽然可以通过称重来交易,但若是没有标准化货币就容易导致市场混乱。宋朝时期就是这样,那时候白银总量不足,政府也没有统一货币标准,而且各州都可以自己铸造钱币,还有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价值也不一样,这样的话,各种钱币之间的换算就成了问题,非常混乱,要知道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一条就是统一货币,这么多年后的宋朝竟然没有吸取前朝经验,导致经济市场如此紊乱。
到了明朝,朱元璋认识到用金银交易有不少弊端,所以发行纸币并禁止民间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政府仍以银子作为标准定价,初期是有成效,但到后期放松了政策之后市场上仍以银子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清朝时期制定了银两制度,规定了银锭的数额以及不同成色之间的换算标准,但其实这仍然是由很多缺陷的,主要还是碎银的问题,银子成色不已、大小不同、种类各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私人铸银的情况没有办法杜绝,对于经济发展还是不利。这一点也是历朝历代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贵金属被搜刮,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就容易发生动乱。
还有值得说的一点,在银子开采量不多的情况下,各朝各代都以铜钱作为普通的交易货币,但其实铜储量也不多,虽然比银多,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历朝历代一直被钱所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商品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