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如题所述

化验检查:第一,血常规;第二,尿常规;第三,大便常规;第四,粪便试验;第五,生化;第六,检测CEA、CA19-9。内镜检查:主要是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第一,钡灌肠检查;第二,超声检查;第三,CT检查;第四,磁共振检查。
化验检查包括:
第一,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第二,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第三,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潜血是否阳性。
第四,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第五,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的情况。
第六,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EA、C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查AFP,疑是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内镜检查:
前面已经有所介绍,主要是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癌病变,全结电子结肠镜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第一,钡灌肠检查,推荐气钡双重X线造影,作为筛查及诊断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但不能应用于结直肠癌分期的诊断,如疑有结肠或直肠梗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
第二,超声检查,推荐直肠腔内超声用于早期直肠癌、T2期及以下分期的诊断。
第三,CT检查,推荐行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强扫描检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结肠癌TNM分期诊断,随访中筛查结直肠癌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判断结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瘤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姑息性治疗的效果、阐明钡剂灌肠或内窥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有MRI检查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CT评价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有限,尤其对低直肠癌。
第四,磁共振(MRI)检查,推荐MRI作为直肠癌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需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基线MRI检查,目的在于评价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