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其显著的生理效应在心电图上表现明显,被称为洋地黄效应。
当使用适当的洋地黄剂量后,心电图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开始呈现出降低或平坦的趋势,但方向仍然保持直立。随后,S-T段逐渐表现出斜形下垂,形状略微向下凸出,T波的波形转变为先负后正的双向,与S-T段部分重叠,难以区分。最后,T波完全倒置,仅留下一个略高于等电位线的终末直立T波,同时Q-T间期也会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QRS主波向上的导联上的S-T段和T波形成了一个特征性的波形,前肢稍微延长,下垂明显,后肢较短,突然上升,类似一个鱼钩。而在QRS主波向下的导联上,S-T段会有轻度上抬,T波则表现为正负双向。这些变化仅表明洋地黄的使用,而非过量或中毒的信号。如果没有其他临床症状,通常无需立即停用洋地黄。
洋地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