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如题所述

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强的两大引擎,推动沿海并支撑中国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成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从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层面考虑,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前20年东部率先开放开发,西部服从这个大局;本世纪着力推动沿海开放和内陆开发结合,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第二个大局,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创造新的世界奇迹。

扩展资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就是要使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的城市集聚区、产业高地、综合交通信息枢纽,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是中央从统筹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举措,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正确把握,有所作为。

  一、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意义深远

  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强的两大引擎,推动沿海并支撑中国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成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从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层面考虑,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前20年东部率先开放开发,西部服从这个大局;本世纪着力推动沿海开放和内陆开发结合,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第二个大局,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创造新的世界奇迹。

  加快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是西部大开发重点突破的需要。西部地域辽阔,发展差异很大,西部大开发不可能全面开花,只能选择一些重点地区率先突破,带动西部经济整体发展,因此,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引导重点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重庆直辖市的功能和作用”,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

  二、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有明显优势

  经过直辖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重庆已经具备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条件。

  城镇密集区的框架初步显现。形成“一心(主城)、多极(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网络化(星罗棋布小城镇)”城镇体系,2006年城镇化率达46.7%,比1996年提高17.2个百分点。

  城镇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高地雏形显现。国企改革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出现了十大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基本建立起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高技术产业四大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87.7%,居西部第四;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96年的3%提高到2006年的22%,居西部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26.4%上升到53.1%,居西部第一。其中主城区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区,经济密度达2778万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达16300元,均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要素集散、管理服务、科教文化等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集聚辐射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日益强大。基础设施10年投资3600亿元,建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半小时主城”、“8小时重庆”,连接西部、畅达华南、衔接华中的铁路大通道建成投用,内河通航里程达1789公里,通江达海能力明显增强,“一大两小”机场格局初步形成。电力保障水平提高,10年新增电力装机460万千瓦,城乡实现同网同价。

  重庆还拥有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三大历史机遇。一是中央对重庆新的“导航定位”的机遇。总书记关于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重要讲话,明确了重庆未来的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对我们统一认识,鼓足干劲,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全球产业、新技术大转移的战略机遇。本世纪头20年是内地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重庆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技术工人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加上各类政策优势汇聚,有利于吸引内资抢滩、外资涌入。三是三峡库区提速发展的机遇。中央更加关注库区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支持力度日渐加大,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初见成效,为今后提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要措施得力

  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载体。加快建设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为支撑的城市群,力争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部省会城市的30%,城镇化率达80%。一是做强“1小时经济圈”的核心载体。着力把主城区建成800多万城镇人口的特大城市,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服务功能;做大江津、永川、涪陵、合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成为功能互补的大城市、新兴产业基地和传承主城功能的次中心;做活中小城市,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把潼南、荣昌、万盛等区县打造成面向川黔的重要“门户”,把100个左右中心镇发展为1万—3万人的小城镇。二是促进“两翼”协调发展。培育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城镇群,形成串珠状分布、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网络化城镇体系,带动三峡库区发展;培育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形成串珠状分布、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城镇链。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注重城市形象设计,体现以巴渝文化、山水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导城市功能合理分区;推进城市建设集约化,充分考虑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集中紧凑型空间形态有步骤地推进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改善管理方式,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建设西部产业基地,发挥产业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大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到2020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培育一批100亿级企业,精心策划并重点推进一批50亿级、10亿级重大工程,带动重庆成为西部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二是分类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四大全国知名的产业基地,建好中国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铝加工之都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西部最大的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基地、纸业基地和玻纤产业基地。建设三大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做强材料产业,建成中国西部鞋都和重要的服装、食品加工基地,建成国家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搞好协作配套,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形成由核心层、扩展层和辐射层有机组成的圈层分布。三是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级。打造购物天堂和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干线建设五大商圈、六大区域市场和一批物流基地,发展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建成西部最大的物流枢纽;提升生产性金融服务功能,支持本地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世界知名金融企业,提升以解放碑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综合服务功能,成为长江上游生产性服务金融交易中心;强化科教文化服务功能,完善西部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异地产业化,建设国家级职业人才培训基地,服务西部人才需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注重文化精品打造和公共营销,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

  完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枢纽、辐射、服务作用。加快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的现代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广大西部地区的能力。一是建成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二环十射”高速路网,实现“4小时重庆”;完善“一枢纽十干线”铁路,健全连接西北、华东、华南的铁路网络,形成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形成“一大三小”空港格局,把江北机场培育成国家区域性枢纽机场;提升长江航运枢纽地位,着力打造三大枢纽港区、五大重点港区,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构建“五横、六纵、一环”城市快速路网,实现客运交通与轨道交通、城市铁路无缝换乘。二是强化市政设施保障。围绕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充分考虑山地城市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三是夯实能源资源供应基础。发展水电,优化火电,推动核电,确保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加强煤炭勘探,加快松藻矿区等煤田开发,提高煤炭保障水平;加快水资源体系建设,推进“泽渝”、大足玉滩水库等水利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建成通信枢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库建设,构建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