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有哪些不同?

如题所述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根据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当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的不同是疾病不同、管理方式不同。

1、疾病不同:

甲类传染病指的是霍乱和鼠疫,而乙类传染病分为27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等。

2、管理方式不同:

甲类传染病是属于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需要在发现两个小时之内立即上报,而乙类传染病是需要严格管理的疾病,要求城镇发现以后六小时内网络直报,农村十二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虽然乙类传染病也是传染比较强的疾病,但是致死率并不是很高,相对于甲类传染病并不会导致大范围的规模的死亡和暴发流行。所以乙类传染病是相对于甲类传染病比较轻的一种疾病。但是都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的,并且要彻底的消毒,预防传染。

甲类传染病之霍乱

霍乱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0139群、01群霍乱弧菌引起,是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海鲜、被污染的谷物、被污染的水果和蔬菜而引起的病变。霍乱发病时比较急,通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

甲类传染病之鼠疫

主要是因为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流行于旱獭、鼠类或者其它的啮齿动物。是因为鼠疫耶尔森菌经过皮肤入侵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复制,并引起机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意识不清等不适症状。

乙类传染病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般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所致的传播。2003年疾病在我国爆发,引起了大家的恐慌。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往往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者弛张热,热程多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等。疾病3-7天后会出现干咳少痰或有血丝痰,这个时期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8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分类方法,用于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进行区分和管理。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极其危险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能和传播能力非常强的病原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难度高。一旦发生疫情,可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南非出血热病毒、拉沙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归类为甲类传染病。
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一般传染病”,是指传染性和传播性较弱,容易控制和预防的传染病。但是如果忽视控制,也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流行和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将许多传染病归为乙类传染病,包括感冒、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等。
总的来说,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传染性和传播的能力,以及危害的程度和范围。预防控制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甲类传染病通常需要更加强有力的隔离和检疫,以及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和治疗手段。而对于乙类传染病,通常采取及时的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简单有效的措施即可控制传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