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和安塞听鼓声的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安塞腰鼓和安塞听鼓声的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安塞腰鼓》文章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排比、反复。

1.排比例句: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反复例句: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3.对比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安塞听鼓声》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连山峦、树木、河水、天空都动容了,和鼓声产生了共鸣。 

扩展资料: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朗读人是梓君)。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6

安塞腰鼓和安塞听鼓声的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如下:

1.内容上: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安塞听鼓声,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痴如醉。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乐与激烈。

2.手法上:

安塞腰鼓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排比、反复;安塞听鼓声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连山峦、树木、河水、天空都动容了,和鼓声产生了共鸣。

扩展资料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

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2

《安塞腰鼓》文章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排比、反复。

1.排比例句: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反复例句: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3.对比例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安塞听鼓声》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连山峦、树木、河水、天空都动容了,和鼓声产生了共鸣。 

例如:武士有武士的勇猛,也有武士的柔情。你看那宜川胸鼓,武士的身上全扎着彩色的花。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软槌,软腰、合腿、踢腿、转身,连环打、转脖打、围腰打,把狠劲、狂劲、猛劲、虎劲全融入优美精湛的舞姿之中,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花而不乱,妙趣横生。

扩展资料: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6-19
可以的,
安塞腰鼓和安塞听鼓声的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第4个回答  2016-06-11
安塞听鼓声
① 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 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 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相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亮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 ——— 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醉如痴。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问题:1.第二自然段“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有何表达作用?
2.第三自然段写平日里静谧的黄土地,与写安塞听鼓有何关系?
3.文章第五段从——、——、——方面描写了安塞腰鼓。
4.本文通过写安塞听鼓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阅读本文,结合课文《安塞腰鼓》,谈谈你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
安塞腰鼓是一种——、——、——的艺术。
答案:1.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这样写,赋予山峦、树木、河水、天空以人的情感,似乎它们都被鼓声中的激情所感染,可见安塞鼓声中蕴含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2.这里写平日的“静”与文章后面写节日里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静中寓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服饰 动作 场面
4.通过对安塞腰鼓这种地域文化的赞叹,表达出作者对打鼓中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的歌颂。
5.气势磅礴 刚劲奔放 火烈热情收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