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火车站的车站历史

如题所述

1904年12月,株萍铁路通车时,株洲建成了第一个火车站,站址设湘江岸边,后来改为株洲南站。1911年1月,粤汉铁路长株段通车时,株洲建成第二个火车站,称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站址设今行包房处。株萍路株洲车站与粤汉路株洲北站相距1.5公里,互不连接,民国2年5月才修建一条联络线,互通车辆。民国17年11月,铁道部令株萍路并入粤汉铁
路湘鄂段统一管理,株洲北站成为联运枢纽。民国25年,株洲北站改称株洲车站,原株萍路株洲南站改为岔道站,湘鄂、株萍两段列车经岔道站直通。民国26年9月,株萍路并入浙赣铁路,新建株洲总站地址在南岳岭下面,亦称株洲北站,与粤汉路株洲车站平面相对,并在株洲总站以东1.98公里处修建株洲东站,至此,株洲先后设有4个火车站,即粤汉路株洲站,浙赣路株洲总站、东站、南站。
1949年前,株洲4个车站设备简陋,浙赣路株北站建站12年只有4股道,站房面积150平方米,有月台1座,在站场中部架设钢架天桥l座,宽约2米,供旅客和搬运货物横跨粤汉线之用,后被日本飞机炸毁,北头设有三角线作机车转头之用。南站、东站各有两股道,并在南站建转车盘1座。粤汉铁路株洲车站建站
38年,亦只5股道,站房面积100平方米,站屋是用竹篾条编织的墙,两面敷上黄泥和石灰,候车室只能容纳100人。有月台1座,长60米,北头设有车房。站内场地低洼,每遇湘江涨水,车站和街道民房一起浸没水中,一连几天乃至半月不通车。民国37年,日均接发列车15对,日均出入车辆不过200余辆,旅客到发日均200人左右,装卸车日均不到20辆。
1949年9月,将株洲4站合并统称株洲车站,属广州铁路局管辖。合并后,原粤汉路株洲站办理客货业务,原株洲南站改为货房,办理整车货运。原株洲总站改为运转室,办理行车业务。原株洲东站于1950年11月1日撤销。按照枢纽的总体规划,五里墩车站于1956年划归该站管理,为四等中间站。
1974年铁道部和湖南省决定兴建株洲新客站(原址改建),占地1.2万平方米。1975年11月成立株洲车站改建工程指挥部,由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张小辉任指挥长。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建主楼和北附楼(售票厅)、软席候车室、人防地道,设计面积为10515平方米。1975年12月开工,1981年9月竣工。第二期工程建南附楼(行包房)、天桥、地道、雨棚等。1980年设计、施工,1981年天桥竣工,1983年行包房投产,1984年一、二站台及雨棚延长,1985年地道、雨棚完工。至此,一座设计新颖、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设备齐全,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型客站屹立在株洲市区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