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坝乡的历史人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黄坝乡是1992年撤区并乡由原江店区的黄坝乡和小店乡合并而建,乡政府所在地黄坝村,是颍上县首任县长吕信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出生地,更是全县著名的革命根据地。 1931年秋,举行革命暴动,由于种种原因暴动失败,造成87位壮士殉难。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1993年县委、县政府修建了“黄家坝暴动烈士纪念碑”。 全国各地都有黄坝麻花,有的还走出国门,到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做麻花生意。
为了引领麻花营销向产业化发展,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黄坝乡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麻花经营者的领导,连续多次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乡的麻花经营进行环保、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和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成立了黄坝乡油炸食品协会,为黄坝麻花注册商标,在政府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黄坝乡的麻花经营者们不断创新麻花烹炸厨艺,提高麻花的质量,由炸制小麻花改为炸大麻花,原材料中增加了板栗面、冰糖、青红丝等,同时增加了大泡果、锅巴等油炸食品种类,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烹炸,从而使麻花等油炸食品色味俱佳,营养更丰富,食用更安全。
09年数据统计表明,黄坝乡在外地炸麻花子的农民已有2500多户,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用于销售麻花等油炸食品的三轮摩托车2200多辆,汽车300多辆,一人一年可获利1万多元,有的一人一年可获利2—3万元。全乡麻花产业一项年纯收入达4000多万元。炸麻花子的大多数人家都用上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摩托车等高档家用电器和家具,住上了楼房,有了存款,过上了小康生活。 黄坝乡郭圩村利用现有稻草资源优势,优化环境,实现再生利用,大力发展草编业,把稻草编织成草袋、草帘等多个品种,按照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郭圩村年生产草袋500万条,产值500万元,产品远销河南、合肥、淮南等周边县、市,这个村现已成为草编加工销售集散地,同时带动周边乡镇30多个村发展草编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仅此一项,每亩可增加收入400多元。全乡有3000余户农家利用稻草资源编织草袋,年创收2800多万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