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史记》,如何评价司马迁?

如题所述

观千年之往昔,集百世之所言,成一家之绝唱。太史公之大成横贯古今,功在千秋社稷。历时波折18载,苦心孤诣52万字,堪称千古第一奇书。

自创体裁的鸿篇巨著

《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独树一帜采用纪传体体裁,内容之广泛无人出其右。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风俗、礼制”等几乎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太史公以内容之宽广,结构之新颖、走笔之灵活向后世之人展现出人类文明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执笔公正判功过

太史公司马迁以刚正不阿的姿态,执笔有力而不失公允地对历史人物之功过和历史事件之是非寄予客观地阐述和评判。对汉孝武皇帝信奉鬼神巫蛊之术不遮不掩记录在卷,将方士术士蝇营狗苟之劣行还原给后世。

参见《史记·孝武本纪》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司马迁面对如此强势的汉武帝能够做到不屈气节,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来影射汉武帝信奉鬼神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荒诞至极。对于汉武帝因刚愎自用而宠信的奸佞李延年,司马迁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讽刺。李延年作为汉武帝的男宠加国舅,可以说是深得汉武帝宠信。李延年靠迎合上意,博取皇帝龙心大悦得以位居高官,司马迁毫不犹豫地将他列为《史记·奸佞列传》写道:

“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

司马迁认为李延年之流完全是“善承意”,喜欢揣摩汉武帝的心意,大胆地指出君臣二人有断袖之嫌。

为英雄鸣不平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曾是多少英雄抑郁不得志的感慨。飞将军李广之威名远播边陲,令匈奴闻风丧胆,到现在仍然流传着“李广射虎,石为之穿”的典故。如此一位军人世家出身,一心忠于大汉,为大汉抵御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一生之中未得以实现封侯的愿望。最终因进军过程中迷路而耽误战机,不堪被卫青问罪的羞辱拔剑自刎。《史记·李将军列传》写道: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李广一生经历70多场战役,只因徒步行军迷失方向,年近古稀却要接受朝廷刀笔小吏的传讯问话,英雄暮年岂能受此侮辱,干脆拔刀自刎,实在令人可歌可泣。

太史公对李广这位英雄人物的评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足以见得,司马迁对于汉朝时期那些忠心社稷、战功赫赫,不受朝廷待见,处处遭受打压的英雄寄予肯定。

司马迁以伟大的人格成就不朽的《史记》,同样《史记》下笔精准、拿捏有度,以昨日之事映今日之是非,以古人之视角判今日之得失,以身外之事物抒身心之志趣。“不虚美,不隐恶”的开拓进取姿态是后世读书治学之人效仿的典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9
司马迁是一个品格坚毅,不畏强权的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专心编写的人。
第2个回答  2020-07-08
公正客观的评价他,将《史记》与史实对照看一下,认为司马迁是一个人生非常难过的人,但是依旧有着坚韧不屈的意志。
第3个回答  2020-07-05
司马迁对历史还是比较尊重的,并未在著书的时候掺杂过多的个人情感。
第4个回答  2020-07-05
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种种磨难,身残志坚,值得很多人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