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如题所述

“县管校聘”在我们县区一直在提,但是迟迟没有落到实处,为何?政策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从政策层面来讲,“县管校聘”是个好的做法,让学校,老师能够双向选择,引入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老师不再是“学校”的人,而是县区“教育系统”的人,促进老师的流动,对那些混日子的老师能取到鞭策警醒的作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落聘去待岗。

为何这么好的政策,却并不受一线老师的欢迎呢?因为执行起来很难。谁来主导竞聘工作?在竞聘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平公开透明?就目前很多地方实施情况来看,先是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聘任城区中小学校长或者乡镇中心校校长,再由各校长们去聘任各校的老师。

当然,具体操作中会有很多规定,细则,会在校长的带领下,成立聘任工作小组什么的。但是,老师们还是很担心,这样的话,校长的权力更大了,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县管校聘”会不会变成排除异己,打击报复的工具?会不会变成以权谋私的温床,会不会变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的晋升之道?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才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们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前我们县区搞过类似的“下派”,“轮岗”制度,在县城老师人满为患,乡镇学校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决定从县城抽调部分老师“下派”到农村支教,时间一年。

虽然只是一年时间,对城里老师而言,也是不愿意的,但是政策来了,必须执行,谁下派呢?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校长们家里人来人往,下派名单一变再变,到了开学一周也没定下来。到了最后,派下来的要么是比较老实的老教师,要么是平时工作比较散漫的小年轻。

派下来的老师心不甘情不愿,每周星期二才来,连上两天课,星期四就走了,我们戏称为“二来四走”,不仅没有为农村教育带来活力,倒是有点误人子弟,所以这个政策一年之后便草草收场。

现在这个“县管校聘”,会不会是“下派”的翻版呢?城里老师落聘,交流到农村上岗,能安心工作吗?即便落聘的老师都是工作成绩不太好的,难道到了农村,工作成绩就能好起来?这样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吗?农村好的老师都到好的学校应聘去了,来的都是一肚子怨气的落聘老师,教学成绩能上去吗?

总结语:任何政策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且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县管校聘”的政策也一样,也许在试点学校能行,未必在所有地方都能行,因为政策终归是要人来执行,各地教育部门的领导们素质能一样吗?执行标准能一样吗?“县管校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容易出现腐败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2
我认为能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让部分混日子的老师能重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要真正实施县管校聘。每位老师其实都很优秀,只是太安逸,缺少竞争意识。
第2个回答  2020-08-07
县管校聘有利于推动老师的积极性。县管校聘有强烈的竞争性,因此老师会为了更好的工作岗位竭尽全,有利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第3个回答  2020-09-05
天天折腾一线老师,哪能安心教书,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更有理由了。
第4个回答  2020-08-08
这个很难说,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运作好就是积极的,但是运用不好就是消极的,但是一些人反馈是有点消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