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的环境,温度高和低哪种更合适?

如题所述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之一,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种植面积。水稻田环境特殊,长期种植下去,便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旱地的特殊土质层,和特殊的种植环境。

水稻,可以说是一种“喜水作物”,在其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形成了适应水层下生长的特点,对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也是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水稻虽然生长在水中的时间较多,但它也有自己的需水、需肥特点;什么时候需要水分?又能起到哪些作用等?,它需肥规律是怎么样的?和水有关系吗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讨论和认识一下。这和种出丰产、高品质水稻有很大关系。



水稻需水特点

稻田灌水,是为了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特性,和改善其生长环境的生态需水。也就是说,稻田灌水可同时解决水稻生理需水,和生长环境需水的需要。

作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的生命活动,器官的生长发育是需要水分参与才能完成的,要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物质的转运、同化等。而水稻是一种适合水层下生长的作物,它的这些生理需水特性显得更为重要。

既然水稻有需水的生理需要,那么它就有需要和适应这样的一个“水环境”,即水稻的生态需水。水在田中可以起到固氮增加氮元素的供给,调节稻田温湿度,通过水层的深浅促控水稻生长发育,以及防除杂草的作用;还可利用水的排灌和渗透,有效减轻和防止土壤中有毒物质对水稻的危害。

稻田的需水量,是由植株叶面蒸腾,株间蒸发水量,和田地下渗、漏掉水量的总称。这些因素,受不同栽种地区,栽种季节,品种的影响很大。所以,水稻灌水量要根据情况,和种植经验而定。

但水稻并非需要一直生长在水中,有时我们还要根据需要进行放水晒田。晒田的作用,在水稻生产中意义也比较大,它可使后期的无效分蘖减少或迅速死亡、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中有毒物质等。



水稻需肥规律

和其他作物一样,水稻也需要较多的三大元素氮、磷、钾来维持其生命。除此之外,水稻也需要钙、镁、硫、铁、硼、硅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硅元素,严重缺乏时,水稻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甚至出现白穗。

1,氮

稻田使用氮素化肥,以铵态氮最为合适,其次是硝态氮。前期水层高或持续时间长,宜用铵态氮;生长后期,水稻根系呼吸作用的末端为黄酶,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提高根系氧的浓度,保持较高的活力。所以,生长后期田间使用硝态氮效果较好。

2,磷

水稻在幼苗期和分蘖期,对磷的需求较为迫切,该期间缺少磷元素,可能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所以,磷肥在三者中所占比例最小,宜在施基肥时一次施入,避免早期缺磷现象。

3,钾

稻田钾元素充足时,可提高其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率,对减少黑根病有明显效果。缺钾时,稻秧光合能力减弱,光能利用率也随之降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