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专业承包合同管理

如题所述

如何做好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http://www.aweb.com.cn 2003-6-4 7:43:2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农村中的许多经济项目也逐步在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多种方式经营和承包,由此产生了种类较多的经济承包合同。为了尽快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农业承包合同管理也随之被提上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wto的需要,也是农村产业化的需要,同时还是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农村经济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那么,如何做好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笔者就此作以下探讨。 一、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现状 自第一轮土地承包以来,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就列入了各级农经管理部门,特别是乡镇农经站的日常工作。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合同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从目前情况看,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 1、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一是个别乡镇至今未设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二是一些乡镇虽设立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但乡镇机构改革后,合同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却未作相应的调整,有的乡镇现在连管委会的印章都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形同虚设;三是机构松散,业务人员不到位或变动频繁;四是许多业务人员未经正规业务培训,业务素质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明白,不知道,理解片面;五是办公地点和必要的业务经费不落实,导致日常工作开展困难。 2、不规范合同多。合同内的法人代表签字不准确、存在他人代签的现象;合同条款不齐全,比如合同标的书写不全、履约方式不明、双方真实意愿表达不清;存在部份口头合同,发生纠纷时无据可查;合同执行完毕的善后事宜没有约定;合同书写不规范。 3、合同鉴证工作几乎未开展。农业承包合同涉及到农民家家户户,鉴证工作不仅面宽量大,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又是剔除不完善合同的关键环节。然而除了个别地方有少量的合同经过合同管理委员会鉴证和公证处公证外,大部分合同既未鉴证也未公证,致使合同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4、合同归档和档案管理差。农业承包合同一经签订,合同发包方就应及时到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登记备案。然而许多发包方却把签订的合同文本放在自己家里保管,时间一长,合同就不知去向,一但发生纠纷,就无据可查,导致集体利益受损;同时,由于发包合同未经归档登记,又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阴影,容易造成财务上的混乱,为极少数不法分子侵吞集体财产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档案管理的地点不落实,无专人、专柜保管,未建立专项登记制度。 5、未对合同双方当事人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在签订合同时,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或资格未依法进行审查和登记,就容易产生虚假、违规、无效等合同,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 二、针对当前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现状,要做好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应强化合同双方当事人管理农业承包项目在进行发包时,必然会涉及到发包方和承包方,从而就涉及到双方的资格认证问题。只有双方的资格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所签合同从主体上讲才算有效。因此就必须对双方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以确保承包项目发包的合法性及有效性。具体地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发包方的资格认证:一是发包方对发包项目拥有所有权,该所有权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定或虽无所有权但是得到有关部门授权,具有经营权,在其经营权有效期限内得到所有权者同意发包的;二是发包方的法人代表必须是法律认可,经有关部门确认并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履行职务的人;三是发包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可以发包的项目。(2)、承包方的资格认证:一是承包方符合法人或自然人的规定并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二是具有良好信誉;三是承包方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提供承包项目所需的投资;四是承包方具有对承包项目的生产经营能力。(3)、具体操作:项目发包时,发包方和承包方都应到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进行登记,登记时双方应提供相关材料,具体包括:一是双方的法人及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和居民身份证件;二是双方的经营资质;三是双方的授权委托书;四是场地及经营能力证明,包括办公场地、技术力量,资产经营状况等。 2、应强化合同项目管理村社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项目进行发包时,首先要对哪些项目发包,项目标底如何确定,怎样发包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只有弄清楚项目的价值,才能不损害集体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发包项目的管理。(1)、项目登记管理:村社合作经济组织的任何需要对外发包的项目都必须到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进行登记,包括项目的名称、座落、四至界限、附着物、面积、剰余的经营期限、经营范围等,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应对项目进行编号登记,进行实时监控。(2)、评估管理:项目发包前,经济组织应对发包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应采取在乡镇农业承包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对评估结果要在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进行登记,并注意保密。(3)、发包管理:项目发包前,首先应建立项目招标小组,招标小组应由法人代表、具有议事能力的社员代表5-7人组成,通过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