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什么诗

如题所述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出处】《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扩展资料

1、《石灰吟》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2、《石灰吟》鉴赏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7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是一首咏物诗,利用了象征的手法,从表面上看是赞美、咏颂石灰,实际上借实惠这个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非常强;尤其是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1、关于诗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谦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遗有《于忠肃集》。

2、赏析 

这是于谦16岁时的诗作。这首寓言体的诗,寓意深刻,借歌颂石灰来抒写自己的志向,热烈地表达了小诗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坦荡高尚的胸怀。诗人于谦的诗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和煅烧,后两句写石灰的节操与志向。小诗人用托物寄意的手法,句句咏石灰,句句却是比人,以石灰的制作过程为线索,步步深入揭示了石灰的崇高品质,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3、诗人其他作品

《古意》

妾颜如花命如叶,嫁得良人伤远别。

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月缺重圆会有期,人生何得久别离。

愿将身托蟾蜍影,照见良人不寐时。

《采莲曲》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

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相连。

《落花吟》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题画》

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

水边摐蓼正开花,妆点秋容画图里。

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

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

《秋闺》

深闺夜胜年,刀尺如冰冷。

缝纫不成眠,辘轳响金井。

《惜春》

无计留春住,从教去复来。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春晓》

昼静暖风微,帘垂客到稀。

画梁双燕子,不敢傍人飞。

《春日登楼》

柳条如翠线,万缕织春愁。

遮断东风路,无缘入画楼。

《暮春小雨》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归。

《夏日忆西湖》

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

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

《拟吴侬曲》(三首)

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恩深怨亦深。

刻木为鸡啼不得,元来有口却无心。

忆郎忆得骨如柴,夜夜望郎郎不来。

乍吃黄连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难开。

侬在西边郎在东,深堂宅院几重重。

浮麦磨来难见面,厚纸糊窗不透风。

第2个回答  2020-05-13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出处】《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扩展资料

1、《石灰吟》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2、《石灰吟》鉴赏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3个回答  2018-12-11
原文: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第4个回答  2020-04-17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