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诗填词

写诗填词有什么讲究啊?能否讲的详细一点?再给几首词的谱?

写格律诗的点滴体会及建议 由于职业的影响和个人的爱好,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占一定的比例,如何教好它,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哪些艺术特点方面的知识,怎样阅读,怎样创作,我在写诗过程中,摸索了一些蹊径,现在我来谈以下几点体会。不求其全,而求简明易懂。 首先,它讲平仄。格律诗(即近体诗或称今体诗)有格律的限制,尤以律绝更为严格,但它毕竟有规律可循。古代汉语中,文字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的平声,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一般说来,现在汉语中的第一声为上平声,又叫做阴平声。第二声为下平声,也叫阳平。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所谓“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说,平、上、去、入四声之中,平声就是平声,非平声的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这就是“平仄”。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之中,又各自分为若干个韵部。所以要掌握声律,先要读准字音,辨清平仄。一般平声字(阴、阳平)声音清朗;仄声字(上、去、入声)一般重浊,无尾音。读准了、读多了,辨平仄便不费工夫了。不熟悉的字要查一下韵书。 掌握诗的句式,格律诗有五言、七言,必须按照一定的句数、字数,不能有所增减或变动。如七言律诗,是八句五十六字;五言律诗,是八句四十字,而每两句为 一联 ,共有四联 ,即首联(第一联) ,颔联(第二联) ,颈联(第三联)和尾联(第四联)。律诗一定要押平声韵。绝句是格律诗中最为短小、最为简便,也是最为常用的形式。最为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言”在这里是“字”的意思。绝句,每首二联,每联二句,全首就是四句。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字,限押平韵 。七言绝句,每首也是四句,每句七字,格律也和五言相似 。吟咏一段时间,掌握一定规律后,写作旧体诗并不难。 其次是用韵的严格性,所谓用韵,就是格律诗的句末用同韵的字。诗韵不能平仄字通押。一首诗中,凡是押韵的字,必须出于同一个韵部。否则,用不是同一韵部的字押韵,就叫“出韵”,由于诗中押韵的字,都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因此,就有所谓“韵脚”的说法。格律诗用韵的一般规则是:(1)押平声韵,韵到底。不过也有极少数诗是押仄声韵的,如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2)押韵的韵字有固定的位置,就是在双数句末尾必须押韵,而不押韵的单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仄声。(3)韵字不能重复,更不能在中间换韵。在古题诗中,除律诗外,还有古诗,古风,写古风用韵就宽了,一般是邻韵可以通押。我们现在写格律诗,可用拼音,这就是今韵。所谓今韵,就是按照汉语拼音的韵母来押韵。这就比平水韵宽多了。当然,喜欢用平水韵也可以。在用今韵时,就不必考虑入声字了。 以上格律不是死板的,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句简单的话是: “一 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就是说 ,在律句中 ,第一三五字可以 灵活 ,可平可仄 ,而二四六不可随意改变 。但有一个禁忌 ,就是 不可在句尾处出现三平, 三仄 。即连续的三个平声 ,或三个仄声 ,还有就是相对和相粘 的关系 。第1,2句 ,第3,4句 ,第5,6句 ,第7,8句之间必须相对 ,而第2,3句 ,第4,5句 ,第6,7句是相粘的。此外 ,还必须避免犯孤平, 所谓孤平,是专指以平声字结尾的句子而言的,在以仄声字结尾的句子里,即使仅有一个字为平声,也不算犯孤平。犯了孤平 ,还可补救 ,此项以后再谈 。 再次是对仗,对仗也叫对偶,指在诗的词语运用中,有些句子之间,一般是中间四句要求对偶,即是两付对联。它不仅要求用的词类对称,更要求词义也要对称。对偶的恰当运用,可使诗的词藻更加富丽华美和工整。律诗中,序数逢单的诗句,如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等等,叫做“出句”。出句下面紧挨着的那一句,就是该“出句”的“对句”。出句都是逢单数的句子,那么,对句当然都是逢双数的句子了。每一出句,必有一对句。一出句和它的对句,合起来叫做“一联”。因此,任何一首格律诗,它的句数,总是逢双的,决没有逢单的。就是说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子。首联也可以是对子,也可不是对子 。尾联一般 不对 ,但也有人写成对子 ,那就是作者的自由了。 至于积集词汇,全靠多读,已辨清声韵、明了句式,又堆聚了相应的词汇材料,便可以用材料按句式、声韵来构思成章了。 要写好律诗。当然也是要有意境,讲求起乘转合,意境深远,文字顺畅。而且诗要有整体的意思,有铺垫,有转折,有最后的结句。结句十分重要,结得不好,影响整个诗优劣。还要注意用典故要恰当,自然。 最后,谈到现今写诗问题,我认为,今人作诗,特别是作格律诗,在押韵方面,应严格遵守格律诗的押韵规则,如哪些句子末应押韵,哪些句子末应不押韵,这不能变,因为,古人创造的这种押韵规则,体现着诗歌音韵之美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但可以不要局限于格律诗,可以写歌行体,句式可以四、八句,也可以六、十、十二句……韵脚可以放宽到用相连邻韵,另外,我还提议要按现代汉语的韵。按现代汉语押韵所写的诗,用现代汉语来读,才能读出它按规则押韵所体现的音韵之美。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实在太大,对不熟悉古汉语音韵的人来说,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作诗时,不必去翻检《诗韵》找同韵字押韵,只要用现代汉语中的同声(指同平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同韵字押韵就可以了。而现代汉语中,某字与某字,是否同声(同平仄)同韵,对当代人说来,是不难分辨的。事物总是发展的,体现语言艺术的诗歌形式,也应该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这样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试想,作者写诗,千辛万苦地押了韵,而读者根本读不出押韵的味道来,这样的押韵,还有什么意义呢?岂不连押韵规则本身的生命力也丧失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之见,未知识者以为然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4
去买本书吧,不过很难买到的,我曾经转过好多书店,最后在北京图书大厦才买到一本,我感觉,现在网上粘得都面目全非,不知道对错了,诗词是很严谨的文体,字字需凝练,韵律也许推敲,望认真对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