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如题所述

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中国诗歌会诸诗人和臧克家所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潮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构成了30年代诗歌的基本面貌。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追求诗歌的大众化,创作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精神,风格朴实粗犷,讲究音韵。充分继承了新诗的战斗传统,对当时的革命斗争具有推动作用,但在艺术上略显粗糙。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作家。在中国诗歌会之外,同样关注社会现实而又独具风格的诗人是臧克家。

1928年,《新月》在上海创刊,标志着后期新月派创作的开端。主要诗人有徐志摩、陈梦家等。30年代产生的现代诗派,其创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高峰。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的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相对于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的创作倾向趋向于一致--在诗歌观念上,都坚持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在诗感上,流露出幻灭的空虚感和迷茫的感伤情绪。戴望舒的创作代表了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高峰,将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