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散文的总体评价

如题所述

中国散文诗与白话新诗、现代小说一同产生于“五四”时期,但是它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却相距甚远。目前我国大专院校使用的各类文学史教材,几乎看不到对散文诗专章、专节的论述,而唯一能被提到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文学史编者基本都回避了对中国散文诗的介绍,不过这并不能充分说明散文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重要,只能说明在当前社会散文诗受到的关注较少,是种寂寞的文体。为了改变散文诗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且喜爱散文诗这一文体,对中国散文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脉络,笔者以散文诗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为评价标准,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散文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诗、当代散文诗二十年(1985~2005)。 通过对前两段历史的大致疏理,得出二十年代产生了以鲁迅《野草》为代表,具有开拓意义的散文诗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号召下,出现了以柯蓝、郭风为代表,以“短笛”为写作形式,清新自然为创作风格的散文诗,并在青年人中引起强烈反响,开启了一代散文诗风;但是这些作品的出现并不能弥补初期散文诗理论研究的孱弱。理论的缺失影响了后世对散文诗文体的界定,造成了人们对散文诗文体特征认识的模糊,阻碍了散文诗的发展。 直到1985年后,中国散文诗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柯蓝、郭风、邹岳汉、海梦、刘再复、李耕、喻子涵等人组成了老中青三级创作队伍,丰富了散文诗坛;另外,《散文诗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年度最佳散文诗选》、散文诗网络刊物等一系列报纸、期刊、专辑的出版,为散文诗创作和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散文诗的发展。当代散文诗二十年在创作上较之以往取得的进步,即,使更多的人关注散文诗。 随着散文诗创作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散文诗。王光明所著《散文诗的世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散文诗理论专著,王幅明、孙玉石、张彦加、徐成淼、蒋登科等人紧接着打开了中国散文诗理论建设的大门。不过由于中国散文诗的理论建设处于“先天不足”的“瘦弱”状态,所以,这一时期人们理论研究的中心始终围绕在“何为散文诗?”这个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困扰散文诗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散文诗发展。 本论文将立足于以上问题,着重从中国当代散文诗二十年(1985~2005)发展概况,界定散文诗的文体,明确其特征,并以当代散文诗作家论的方式,着重评介对推动当代散文诗发展起到历史性作用的代表人物,展示当代散文诗二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国散文诗理论建设增砖添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网上散文有读头,网上散文不同报刋上的散文有字数限制,有编辑所谓的质量把控,它是话该讲多少就多少,很少转弯抺角地找废话说,它无需讨编辑喜欢,作者可放松心情自自然然的去讲话。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表白生活不要多大的水平,平常对人怎么讲话的散文就怎么写,这可更真实的表现作者的生活及作者所观察到的生活。文彩和长篇是易游离现实生活作浮夸语的,网络散文更加要求对网上读者的心灵回应,生活是日日新,网语也随之日日新的,日日新的生活反对俗套的语言,网络散文语言更近生活中的语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