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是一艘在南宋时期发现的木质古沉船,于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这艘商船长约30米,宽约1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之一。船体的木质结构保存相当完好,为研究古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提供了珍贵的标本。
自发现以来,"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一直在进行。2007年,整体打捞工作开始。考古队已对宋代商船进行了小规模试掘,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据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将这艘沉船命名为"南海一号",并认为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不仅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后将被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最新测量发现,"南海一号"全长30米,船身完好,推断是一艘尖底船。船上文物超过六万件,其中包含大量瓷器和铁器凝结物,这些发现为研究宋代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南海一号"的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