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元宵节的习俗有?

如题所述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常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是指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以灯为俗、借灯兴舞的狂欢节,因此也被称为“灯节”。让我们深入了解元宵节的以下习俗:
1.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期增加的一项活动。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谜语,它是一种富有讽刺、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使人增长知识,因此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2. 送花灯
元宵节期间,除了观赏灯会,各地民间还盛行送花灯的习俗。人们通过送花灯来表达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例如,在福建方言中,灯与“丁”谐音,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育者,第一年娘家多于正月初十送一盏“观音送子灯”,是谓送“丁”;第二年则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如女儿已生男孩,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如未生育,则送“橘子灯”。
3. 迎紫姑
在古时,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民间重要的习俗。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等,是民间传说中的厕神。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婢妾,因不堪主妇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天帝悯之,命为厕神。百姓同情紫姑的遭遇,故在她的忌日(即正月十五)扎其像身迎之祭之。
4.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这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最初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5.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技艺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也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
6. 舞狮子
舞狮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世都可以见到欢快的舞狮活动,把老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的是淋漓尽致。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7.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8. 逐鼠
正月十五逐鼠是中国古俗中的一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古人认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得罪,但又担忧老鼠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于是只能讨好它。
9.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用以祭祀门神,保佑平安。
除了以上习俗,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