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如题所述

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抓住蝉鸣的特点来写,突出其高难饱“恨费声的遭遇和处境,同时以蝉的彻夜悲鸣反衬树的碧绿无情。后四句由蝉及己,想到自己官职低微,漂泊不定,田园荒芜,举家清贫,真是感慨良多。

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慨,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也寄托自己高洁的品格。全诗采用人、蝉对照的写法,着笔于两者的相同点,一改秋蝉在诗歌中只寄寓凄凉而缺乏内涵的意象特征,赋予秋蝉全新的形象,是咏怀诗中的经典之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诗人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抓住寒蝉栖高饮露、悲鸣欲绝这两个特点,重笔描摹其“高难饱”“恨费声”的处境遭遇,寄托自己志向高远而不免潦倒、满腔悲愤而无人同情、羁宦漂泊而遇归不得的悲剧命运,沉郁中见怨愤,怨愤中有坚守,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当晚唐时期,一生经历由唐宪宗至唐宣宗六朝,正值牛李党争相当激化之时。李商隐初依牛党,后改投李党,一直在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挣扎,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当时诗人仕途不顺,希望得到令狐绹的帮助提携,但遭到拒绝。诗人从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归来,行至夔峡,有感于自己如“梗泛”的漂泊生活,写下了这首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