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如题所述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6. 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如电力和煤炭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从而使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问题。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 发明创造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英国工业革命。
2. 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多地应用于工业,科研成果量多质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
3. 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各国都有,相互促进,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他国家发展。
4. 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5. 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1.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2. 规模、深度、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相互促进。
启发:
1. 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
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 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
1. 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科技条件和社会原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和骨干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迫切需要生产手段的变革;以电学理论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机器大工业的深入发展要求有更先进的动力、交通和通讯手段;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更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促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2. 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标志: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
3. 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共同影响: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4. 后两次工业革命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东方其他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东亚国家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5.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6. 美国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领先的原因及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原因包括南北战争中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西部的开发、欧洲剩余资本的涌入、欧亚移民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的原因包括理论突破、战后物质基础、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等。这些领先地位共同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