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历史

从最早开始中日交往开始(好像是隋唐时期)一直到现在的中日交往史实。每个朝代的交往200字左右概括,最好带点历史图片

1、古代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695~775年)向日本朝廷进献从中国带回的“大礼包”。他对日本最大的贡献,是参照汉字偏旁,创制了片假名,并与另一位留学生大和长冈共同修订二十四条律令。

一千多年前,大唐与扶桑远隔沧海,造船与航海技术低下,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历尽艰辛东渡日本。鉴真和尚的精神,备受称道。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由于鉴真东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联系至今坚固

2、近现代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启了日侵华战争。

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国家侵华的野心。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也有参与,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31年后,也就是1931年,日本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发动细菌战争,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45年,日本投降

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

邓小平访日期间,视察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和松下电器产业的电视机工厂。他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们提供合作。我们想做同样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应道:“邻居变强大是好事。”福田康夫感慨道:请求合作的邓小平胸怀宽广,答应合作的日本经营者们也很大方。

1978年,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大方向,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以及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提供了坚实遵循和保障。

2018年5月,中日双方签署《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同意设立跨部门的“推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10月26日,中日两国举办“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成为中日务实合作的新支柱。

扩展资料:

关于中日关系的书籍:《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史》

1、《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

中国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两国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的转变,直接引发了日本人对中国认识的变化。日本人中国观的作用往往被两国政治、军事、外交关系等显性因素所掩盖。本书在使用大量中、日文资料的基础上,阐释近代以来日本人中国观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从新的角度论证中日关系的发展。

2、《中日关系史》:

真实的反应了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当代的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全书凡三卷,是一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全面系统论术中日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通史性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关系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历史上,中日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隋唐(在神话传说中要追溯到秦朝),尤其以唐朝关系最为紧密,那是中日双方主要是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学习唐朝,把咱的先进技术教会了个白眼狼,自唐后就有冲突,在历史上主要有下面几次:
  1、白江村之战.660年百济受新罗与支持新罗的唐朝的围攻而灭亡,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向日本求援,日本应允出兵朝鲜.663年派遣23000名士兵渡海赴朝,与新罗-唐朝联军在白江村交战遭到惨败.百济灭亡,日本退守对马,壹岐.

  2.文永-弘安之役.忽必烈于1268年命高丽特使赴日,表面要求建交,实质是勒令日本朝贡称臣.当时镰仓幕府执政为少壮派的北条时宗,拒绝对忽必烈进行任何答复,并命驻守镰仓的御家人南下九州积极备战.文永11年(1274年)忽必烈强征高丽平民5000人,与元军组成25000人的军队准备对日作战.在对马与壹岐击退了小股日军后进驻博多湾,与少贰景资的相同数量的日军交战.日军由于不熟悉元军战法因此处于被动地位,被迫退至九州大宰府组织新的防线.但元军就在总攻前夜被一场大风将所有战船刮沉,全军覆没.镰仓幕府逃过一劫.

  弘安4年(1281年)忽必烈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一路从中国江南进军日本.总计14万人于7月初汇合于鹰岛,但又是在总攻的前夕元军再次因大风而全军覆没.

  3.庆长-文禄之役
  文禄元年(1592年)在朝鲜屡次拒绝丰臣秀吉的臣服要求后,派遣16万陆军出兵朝鲜.在战争初期日本势如破竹,连克朝鲜主力,占领了京城,开城,平壤三大重要城镇.但在水战方面日军败给了朝鲜的李舜臣,补给线受到沉重打击.此时明朝应朝鲜李氏王朝的要求出兵救援.首批援军在平壤之战中遭到惨败,祖承训(日后祖大寿他爹)败退,先锋史儒战死.第二批援军由李如松率领再次入朝,经过一夜血战收复平壤,但在开城北的碧蹄馆被日军伏兵击败退守开城.双方进入短暂的休战期.

  庆长2年(1597年)秀吉再派14万陆军入朝与明军交战,明军主力围攻只有加藤清正5000人守卫的蔚山城却久攻不克,最终撤退.但不久麻贵击退了新来援助的日军主力,加上丰臣秀吉病故日本开始全面撤退.在露梁海战中双方进行血战,日军损失了大量战船和士兵.明-朝联军损失也很惨重,而且失去了老将邓子龙与李舜臣.这次战役至此告一段落.

  4.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大家都知道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日问题的现在和未来都是在这个条约上埋下的,

  5、1900年6月,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901年,被迫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对德宣战的名义,强占了中国的山东,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1915年1月,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全部接受,引发了“五四运动”。
  7、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1936年2月,日本建立了军部法西斯,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暴行。
  7,、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钓鱼岛是中国无可争议的领土,但二战后,美国却在上面建起靶场,没有归还给中国,而1971年美国又将钓鱼岛交托日本,这就是现在的钓鱼岛问题
  8、至于未来吗,谁也说不好,但是现在中日之间关于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核对历史的态度,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而日本方面一再制造事端,试图将中国领土并入日本,否认历史这是中国人民坚决不能接受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3
历史上,中日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隋唐(在神话传说中要追溯到秦朝),尤其以唐朝关系最为紧密,那是中日双方主要是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学习唐朝,把咱的先进技术教会了个白眼狼,自唐后就有冲突,在历史上主要有下面几次:
1、白江村之战.660年百济受新罗与支持新罗的唐朝的围攻而灭亡,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向日本求援,日本应允出兵朝鲜.663年派遣23000名士兵渡海赴朝,与新罗-唐朝联军在白江村交战遭到惨败.百济灭亡,日本退守对马,壹岐.

2.文永-弘安之役.忽必烈于1268年命高丽特使赴日,表面要求建交,实质是勒令日本朝贡称臣.当时镰仓幕府执政为少壮派的北条时宗,拒绝对忽必烈进行任何答复,并命驻守镰仓的御家人南下九州积极备战.文永11年(1274年)忽必烈强征高丽平民5000人,与元军组成25000人的军队准备对日作战.在对马与壹岐击退了小股日军后进驻博多湾,与少贰景资的相同数量的日军交战.日军由于不熟悉元军战法因此处于被动地位,被迫退至九州大宰府组织新的防线.但元军就在总攻前夜被一场大风将所有战船刮沉,全军覆没.镰仓幕府逃过一劫.

弘安4年(1281年)忽必烈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一路从中国江南进军日本.总计14万人于7月初汇合于鹰岛,但又是在总攻的前夕元军再次因大风而全军覆没.

3.庆长-文禄之役
文禄元年(1592年)在朝鲜屡次拒绝丰臣秀吉的臣服要求后,派遣16万陆军出兵朝鲜.在战争初期日本势如破竹,连克朝鲜主力,占领了京城,开城,平壤三大重要城镇.但在水战方面日军败给了朝鲜的李舜臣,补给线受到沉重打击.此时明朝应朝鲜李氏王朝的要求出兵救援.首批援军在平壤之战中遭到惨败,祖承训(日后祖大寿他爹)败退,先锋史儒战死.第二批援军由李如松率领再次入朝,经过一夜血战收复平壤,但在开城北的碧蹄馆被日军伏兵击败退守开城.双方进入短暂的休战期.

庆长2年(1597年)秀吉再派14万陆军入朝与明军交战,明军主力围攻只有加藤清正5000人守卫的蔚山城却久攻不克,最终撤退.但不久麻贵击退了新来援助的日军主力,加上丰臣秀吉病故日本开始全面撤退.在露梁海战中双方进行血战,日军损失了大量战船和士兵.明-朝联军损失也很惨重,而且失去了老将邓子龙与李舜臣.这次战役至此告一段落.

4.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大家都知道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日问题的现在和未来都是在这个条约上埋下的,

5、1900年6月,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901年,被迫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对德宣战的名义,强占了中国的山东,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1915年1月,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全部接受,引发了“五四运动”。
7、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1936年2月,日本建立了军部法西斯,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暴行。
7,、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钓鱼岛是中国无可争议的领土,但二战后,美国却在上面建起靶场,没有归还给中国,而1971年美国又将钓鱼岛交托日本,这就是现在的钓鱼岛问题
8、至于未来吗,谁也说不好,但是现在中日之间关于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核对历史的态度,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而日本方面一再制造事端,试图将中国领土并入日本,否认历史这是中国人民坚决不能接受的。
第3个回答  2019-12-21
1、古代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695~775年)向日本朝廷进献从中国带回的“大礼包”。他对日本最大的贡献,是参照汉字偏旁,创制了片假名,并与另一位留学生大和长冈共同修订二十四条律令。

一千多年前,大唐与扶桑远隔沧海,造船与航海技术低下,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历尽艰辛东渡日本。鉴真和尚的精神,备受称道。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由于鉴真东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联系至今坚固

2、近现代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启了日侵华战争。

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国家侵华的野心。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也有参与,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31年后,也就是1931年,日本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发动细菌战争,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45年,日本投降。

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

邓小平访日期间,视察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和松下电器产业的电视机工厂。他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们提供合作。我们想做同样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应道:“邻居变强大是好事。”福田康夫感慨道:请求合作的邓小平胸怀宽广,答应合作的日本经营者们也很大方。

1978年,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大方向,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以及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提供了坚实遵循和保障。

2018年5月,中日双方签署《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同意设立跨部门的“推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10月26日,中日两国举办“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成为中日务实合作的新支柱。
第4个回答  2010-11-23
楼主:从唐朝到现在有一千多年了,经历了五六个朝代,每个朝代要求两百个字的概括,还要有图片,还没一点悬赏分,这么大难度的问题,这么吝啬,楼主去请个枪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