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律体诗的区别,请举例细分析。

如题所述

1、诗的分类法。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同无妨。
★四声和平仄的关系
笫一、今四声
今四声是普通话音,四声为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例如:搭、答、打、大。阴平、阳平都为平,而上声、去声为仄。搭答为平,打大为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第二、老四声
老四声为:平、上、去、入四声,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为仄。注意:问题在入声字上。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了,古之入声字,全部划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了, 划到上声、去声中的好办,还是仄,但划到阴平、阳平中的就烦了。因为在老韵中它是入声字、是仄,但我们今天用普通话来读,却是一个标准的平声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话读之是标准的平声字,但在老音中却是入声、是仄。“ 白日依山尽”一句,用普通话读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声,从古人来说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学习平仄后说:怎么古人诗不按平仄写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没按古音去读(其中也有古读中用拗救法 的)。
入声字是沟通新老韵的拦路虎。怎么办?各人说法不同,个人体会是:背!把划为今天阴平阳平的入声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参照一下用当地土语去读。如“白”我处土语就读入声,屋、竹都读入声。
这些字是入声字,但今天读音为平,要记住:
阿八擦插答搭发刮夹掐撤杀刷挖瞎鸭压扎拨郭蝈泼朴说脱托桌捉作割帖贴搁割胳嗑颏着跌接捏切缺约吃失湿只汁织逼滴积迹激击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扑仆秃屋曲。
拨跋察达答乏伐筏滑划夹戛侠狭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夺绎佛国活膜拙酌浊茁着作阁格合咳舌折泽窄哲宅别碟杰洁节角觉决蕨学拽拾十笛敌适集吉急及习昔惜叔俗突竹逐烛术足族局菊曲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