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有哪些诗?

巴金的诗

一、《寂寞》

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这样的寂寞啊!

二、《一生》

未开的——含苞了;将开的——开放了; 

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三、《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四、《黑夜行舟》

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五、《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扩展资料: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

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2
巴金所作的诗:小诗《一生》《寂寞》和《黑夜行舟》,散文诗《日》、《月》。
《一生》
未开的——含苞了;
将开的——开放了;
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寂寞》
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这样的寂寞啊!

《黑夜行舟》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第2个回答  2021-05-24
巴金的散文诗:

《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滴》

一、《寂寞》

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这样的寂寞啊!

二、《一生》

未开的——含苞了;将开的——开放了;

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三、《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四、《黑夜行舟》

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五、《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第3个回答  2017-12-20
一、巴金的作品: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译文集】: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
第4个回答  2013-11-18
据《巴金年谱》记载,巴金在1923年来沪求学时,曾在《妇女杂志》发表过三首小诗。于是去上海图书馆查阅,终于找到了这本1923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妇女杂志》第9卷第10号。小心地翻开微微发黄的书页,果然在后面诗歌专版中,看到了署名“佩竿”(巴金的笔名)所作的三首诗:《一生》《寂寞》和《黑夜行舟》。这三首诗都很短,全部加起来只有11行,但却是20岁的巴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19年的故乡成都时思想和感情的真实写照。他在诗中写道:

未开的——含苞了;

将开的——开放了;

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一生》

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这样的寂寞啊!

——《寂寞》

巴金出生在封闭、落后的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从小耳闻目睹的是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大家庭里人们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封建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残害。这一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使年轻的巴金感到压抑、寂寞、伤感。《一生》正是他这种感情的描写。而“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令人不禁联想起《家》里“梅”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巴金对被封建伦理迫害的无数青年男女的深深同情和对封建专制的厌恶、控诉和反抗。他不甘心寂寞,他渴望冲出黑暗,离开这个被他称为“黑暗的专制王国”的大家庭,去探求真理,奔向光明。1923年5月,他和三哥尧林决心离开成都,去上海求学。“一个理想在前面向我招手,我的眼前一片光明。”“我看见远方一盏红灯闪闪发光,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当故乡的景物在视线中消失以后,他久久地在船上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构思了小诗《黑夜行舟》: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在这首诗中,巴金把“远远的红灯”作为光明与未来的象征,作为人生航标的象征。正如他后来在《激流》总序中所说:“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不会停止,且看它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这首诗正是表明了他积极的生活态度。

巴金来到上海后,和三哥尧林考入南洋中学,发表这三首诗之时,他正在南洋中学初二住读。南洋中学是上海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该校地处市郊日晖港畔,校园优美,教育上乘,设施完备,有教学楼、宿舍、理化实验室和以藏书丰富闻名沪上的图书馆。而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鼓励学生自治、自强。进入这样的环境,使远离故乡的巴金得到一个安定的住宿学习的地方。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外语,读了不少如狄更斯《双城记》《奥列维·屈斯特》等英文原著,一方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于是就在此时整理发表了来上海时酝酿成的上述的三首小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