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的民居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题所述

‍‍塔吉克族是欧罗巴人种,他们的语言为塔吉克语,塔吉克族人口比较少,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塔吉克"的原意为"王冠"。塔吉克族主要集中在中亚,比如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我国也有塔吉克族,目前主要集中居住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人很崇拜鹰,他们认为鹰是勇敢、正义、忠贞的象征。就连塔吉克人的舞蹈也成为"鹰舞",基本动作完全是模仿鹰的动作。塔吉克民族特色的乐器是鹰笛,也是由鹰的翅骨制成的。可见鹰与塔吉克族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塔吉克族的牧民在村中都会有固定的居所,大多数是用土木搭建的平顶屋,或者简陋的矮土屋。塔吉克族房屋的墙壁多用石块和草皮砌成,又厚又结实。房屋的顶部会封上树枝,然后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四周没有窗,依靠屋顶的天窗透光、通风。

屋内没有隔间,屋内的一周是用土搭起的土炕,上面会铺上漂亮的毯子,可以用来休息。门向东开,一般在靠近墙角的地方。

一家人的男女老少饮食起居都在这一间房屋内进行。当在夏秋放牧的季节,需要上山放牧,也有少数的牧民使用简陋的毡房,或在牧场筑土屋。

他们称院墙以内最大的住屋为"塞然伊",还会有牲畜棚圈和简陋的厨房,比较富裕的人家还有客房和库房。由于高原地区风大雪大,室内虽然空间宽敞,但通常低矮,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在土炕的各个地方休息。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3

由于高原多风雪,室内虽比较宽敞,但较低矮,四周筑土炕,长辈、客人和晚辈分侧而居,土炕上铺毛毡以供坐卧。炉灶在大门对侧,灶后另有小间储藏室,存放油、肉、干果和粮食。牧民夏季上山放牧,多住毡房,或在牧场筑土屋。

草皮房是石头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北侧的古城遗址)脚下的金草滩牧场的定居房,也是平顶的住房,房屋较矮,以避高原风雪。墙基用石块,墙身用草皮堆垛,外墙不抹泥,厚实保暖。草皮就是挖草场上连草带土的土块,像不规则的土坯。

屋顶用树枝搭起,室内立木柱或隔墙支撑,中央开天窗,采光通气。屋顶抹上拌有麦秸的泥土,四周略低,以利流水,秋天可当晒台。

第2个回答  2019-03-01
塔吉克族人的正房都是正方形平顶屋,房顶四边略低于中间以利流水,也作晒台。门很小,朝东或朝南,以避西北风,进门处设一堵矮墙,墙后为放靴的地方。过土墙,进正厅,三面相连的土炕,一面为灶台。炕是靠墙砌成的实心长方土台,上铺毡子、羊皮或粗毛毯,土台边镶木边,像北方的炕沿。灶台一米多高,在中炕和左炕的上方,既可做饭又可取暖。灶堂深而大,主要是保证高原缺氧地区在炊事时有充足的氧气。灶台两边用两截土墙将房屋隔开,灶台后面的部分放置各种炊具,也是妇女做饭的空间。 屋内四壁无窗,只在灶台上方的屋顶建有一米见方的大天窗,可采光和通风。有的天窗高出房顶半米之多,镶玻璃,精雕细刻,彩绘鲜艳。塔吉克族人在正房起居。
第3个回答  2019-02-14
中国塔吉克族人农牧兼营,适宜半固定居住方式。一般在村中建有固定房屋,另在牧场备有临时或流动住所。每年春播结束后,就赶着畜群到高山牧场,秋收季节来临,又回到村庄。
村庄多坐落在由高山雪水冲刷而成的草原地带,有些处于两山之间。牧业生产和广种薄收的农业经济导致村落零散布局,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
  过去,塔吉克人修建房屋,多为石木结构,现一般为土木结构的正方形平顶屋。住房建筑面积很大,一般都在400-500平方米左右。
住宅由门厅、正房、客房、库房组成,并围有院墙。牲畜棚圈紧靠住房。在外出放牧季节,多数牧民在牧场上建筑简陋的矮土房,少数人使用毡房。
塔吉克族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过,否则会受到当地社会的责备。不少家庭三世同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
至今仍有许多家庭保持大家庭结构。大家庭中特别提倡尊长爱幼,孝敬父母,夫妻间互相忠诚,兄弟友爱等。在家庭中妇女可以对家务事提出主见,可以参与商量经济事务和子女的婚事。在妯娌之间,长子之妻受到尊敬。
第4个回答  2019-01-17

塔吉克族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地方;

有古朴的建筑保存下来;

他们也有个自己的传统节日——做礼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