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特点:
感知觉特点:感知觉是人至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至重要的途径之一。听觉残疾儿童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世界的声音,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觉残疾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残疾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残疾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就受到制约。
(2)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感知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听觉残疾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听觉残疾儿童的视知觉速度提高比较快,在凭借视觉参与的感知活动中,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例如,与正常儿童和成人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触知觉能力没有降低。
(3)缺陷补偿: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残疾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残疾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视觉,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视觉及其他感觉通道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二.注意特点和正常儿童一样,听觉残疾儿童的注意是由无意注意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的。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听觉残疾儿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支持和吸引,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另外,听觉残疾儿童注意的分配困难。普通儿童可以眼、耳、手、脑并用,同时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集中。而听障儿童不能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无法实现注意的恰当分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