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由孟子的“俯”“仰”之乐谈起
先哲孟子所谓的君子三乐中,其中的第二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一俯一仰之间,仿佛看见天地间一个充满浩然之气而又悠然自得的智者孟子向我走来。
怎么样算是“不愧于天”呢?天道刚健,充满着凛然正气,是正义的代表。君子要顺应天道,修身养性,培养正气,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怎么样算是“不怍于人”呢?那就是重义轻利,做人真诚,与人为善。能够完全做到以上两方面的人,自然是古今一流的君子,其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了。
这使我想起了孟子本人。他游说诸侯近20年,坚持不懈地向诸侯国推行王道政治,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为己任;他“四十不动心” “善养吾浩然之气”;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些都说明“君子三乐”是夫子自道,是他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人生经验总结。
这使我想起了为抗击元朝而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想起了他那光耀千古的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告白。我想起了变法改良而为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戊戌六君子,想起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想起他英勇就义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豪迈!
这使我想起了白求恩医生,想其他不远迢迢万里来到中国,加入中国的**队伍中来。他是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士,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抢救中国的伤员,牺牲了自己。我还想起了雷锋同志,想起他苦难的童年,想起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想起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理想和激情。
上面所说的人,都是无愧与他们自己的选择的人,都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都是快乐的人。返观现实,我们仍有许多这样杰出的人,他们和建国60周年评选的“双百人物”一道,成为了共和国的脊梁。
“仰不愧于天”,代表的是时间上的永恒;“俯不怍于人”,代表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当下。我们做人做事,能够经受现实和永恒的考验,所谓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就是无憾无愧的人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生得其所,快哉快哉!


试题分析:明白古文意思: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孟子·尽心下》)
理解好孟子的三乐,一讲生存空间的愉悦、二讲内心的愉悦快乐、三讲事业的快乐与成就。我们任选一个行文本题对审题要求不高,但对表达和材料运用的要求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