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争创的文章(有文采,不要是就把两个争创内容复制一遍)(原创写得好加分)

两个争创是:为全力配合我市“两个争创”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交警支队将于近期开展市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四乱”(即机非车辆及行人乱行驶乱穿行,机动车乱鸣号,机非车辆乱停放,二手车交易市场及摊点乱占机非道路等现象)和“五类车辆”(即公路客运、公交、出租车,运送建筑材料、渣土车、农用运输车,机动两轮、三轮车,非机动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道路交通违法现象) 一、做文明交通的参与者。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谅解宽容、文明礼让。二、做文明驾驶人。不无证驾驶,不酒后开车和疲劳驾驶,不违法变道,不争道抢行,不违规使用远光灯,保持行车车距。非机动车不占用机动车道,不逆向行驶。三、做文明行路人。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 四、做文明经营业主。不乱摆、乱设摊点、占道经营,让道路畅起来、让城市雅起来。五、做文明交通志愿者。积极参加文明交通的监督、劝导等公益活动,随时提醒身边的亲友,树立文明交通意识,注意交通安全,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宣城人帮帮忙)

1.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忽地笑着鼓起了掌。我也拍了拍手,但听着并不舒服。我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的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的呢?

这一切当然都是一个谜。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我以为当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谁,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努力的人。

我小的时候也曾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外乎当教师、解放军和科学家之类。时光一晃流走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十出头的大人。但仔细想一想,当年我在大人们跟前表白过的志向,实际一个也没有实现。我身边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如此。有的想当教师,后来却成了个体户;想当解放军的,有人竟做了囚犯。我上大学时有两个同窗好友,他们现在都是我国电子行业里才华出众的人,一个成长为“康佳”集团的老总,一个领导着TCL集团。我们三个不期而然地成为中国彩电骨干企业的经营者,可是当年大学毕业时,无论有多大的想像力,我们也不敢想十几年后会成现在的样子。一切都是我们在奋斗中见机行事,一步一步努力得来的。与其说我们是有理想的人,不如说我们是一直在努力的人。

并非我们不重视理想,而是因为树雄心壮志易,为理想努力难,人生自古就如此。有谁会想到,十多年前的今天,我曾是一个在街头彷徨,为生存犯愁的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前途渺茫,真不知路在何处。然而,我却没有灰心失望,回想起来,支撑着我走过这段坎坷岁月的正是我的意志品格。当许多人以为我已不行、该不行了的时候,我仍做着从地上爬起来的努力,我坚信人生就像马拉多纳踢球,往往是在快要倒下去的时候“进球”获得生机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香港一家企业倒闭给了我东山再起的机会,使我能够与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的英国科技人员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彩色电视机,从此一举走出困境。

有人说,“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但我以为,人生最美最不能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许多人因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太功利,因为难以成功而变得灰头土脸,最终灰心失望。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太关注拥有,而忽略做一个努力的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果只关注他们将来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物,不把意志品质作为一个做人的目标提出来,最终我们只能培养出狭隘、自私、脆弱和境界不高的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
2.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德。温暖的宽容也的确让人难忘。不妨让我们看两个例子。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而且,身临其境的人们也不会怀疑,这美丽的宽容将会给女士留下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着木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而且,既然老板的热心打动了她,她也就立刻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了这里。

是的,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它是阳光,谁又能拒绝阳光呢!于是想起了邱吉尔。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大选中,他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却极坦然。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是秘书气喘嘘嘘地跑了来告诉他:“不好!邱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邱吉尔却爽然一笑说:“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

真佩服邱吉尔,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极豁达大度极宽厚的大政治家的风范!

还有一次,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邱吉尔,并指了指邱吉尔的酒杯,说:“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邱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于是就这么一个假定,也就给了对方一个极宽容的印象,并给了人们一个极重要的启示——原来,你死我活的厮杀既可做刀光剑影状,更可以做满面春风状。

是的,这就是宽容!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有句老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像海一般宽容吧!那不是无奈,那是力量!既然如此,何不宽容——即便是与对手争锋时。

绝对原创 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7
斯蒂芬
第2个回答  2010-12-14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国家冷落三十年的安徽终于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代,安徽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给安徽制定战略定位发展如下:

一、规划范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2008年规划区人口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l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规划》提出,到2015年,示范区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更加良好,长江、巢湖水质改善。到2020年,示范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带。

二、产业空间格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专业的前沿地带。

三、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明确了皖江城市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重点从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产业承接发展的重点。

如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处于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时期,安徽迎来大发展时刻,沉睡多年战略定位徘徊不前的安徽终于有了明确清晰的发展方向,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不可否认,安徽仍然是不发达地区,仍有诸多制约安徽大发展的因素,安徽大发展应具备以下十点建议:

1、打造廉洁高效具备现代服务意识的政府

省内官场浮夸风、“假、大、空”十分盛行,实干作风非常薄弱,贪腐前仆后继,买官卖官、官场裙带风、家族化盛行 ;需要花很大力气改善和铁腕清除官场跑官买官不作为等萎靡作风,铲除乱作为官员,展示安徽新形象,打造小政府、大社会,比发达地区更高效率的办事服务意识和思维模式。

2、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政策,积极吸纳人才的战略

一份网上统计资料显示:安徽对高校毕业生吸纳能力太弱,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山东等省市,是接纳安徽毕业生主要流向地区。尤其是博士生和硕士生,流出率竟分别达到了78.73%和79.30%”。

21世纪大发展的前提就是人才战略,在全球WEB2.0时代, 落后地区寻求大发展,必须拥有比发达地区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理念,清除与时代发展脱节的年龄偏大公职人员,积极推行吸纳人才战略,突破一切阻力,向全国公开招贤纳士,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政策,开动和引导政府和民间一切力量与智慧千方百计找差距、寻思路、重民生、求发展,安徽大发展更需要詹夏来这样实干型的领头人。

3、创造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

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开展打击权力寻租活动,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违纪的政府机构或政府公务人员个人的征敛、收缴行为,使政府的分配行为与其行政职能相对应,抑制腐败的孳生。逐步减少和淡化行政部门的权力,使其权力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制度约束。

建立积极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中,更能为现代商业社会体系服务。使软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成为地区软实力的代表。

4、建立皖南旅游区

以合肥为中心的高速和高铁正在建立,而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这片中国最丰富的皖南旅游区通向长三角中心城市交通依然不完善,应尽早联合苏浙沪向国家申请立项沪芜城际铁路,(上海-湖州-广德-宣城-芜湖,约260公里,这条城际铁路并与宁杭、宁安城际铁路相连),同时在沪芜城际铁路广德段扩建至黄山的快速铁路支线(广德-宁国-绩溪-黄山),把皖南最丰富的旅游区(黄山、池州、宣城)建设成为上海、南京、杭州三极品字形经济区域中心1-2小时交通圈,从而皖南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步入”同城效应”时代;

从城市区域化发展来看主要表现为集聚→中心化→扩散→中心城市→重新集聚→扩散→城市群的演化路径,因此,皖南旅游区与上海、南京、杭州城市群处在1-2小时交通圈内,正处于城市区域发展的“重新集聚”阶段,因此,城市圈的发展的前提必定是更快捷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地理空间的缩短必定带来深层次的多重互动,从而更易接受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强大的辐射功能,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交往的“集聚效应”作用,同时,交通的便利更能向长三角展示灿烂的徽文化、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学、徽墨等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5、建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平台

安徽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名人故里数不胜数、灿烂的徽文化、悦耳动听的黄梅戏;特别是仅次于京剧的黄梅戏,因官僚主义排挤人才的多种因素,黄梅戏如今已下滑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凋零状态!相对于昆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年世博会大放异彩,黄梅戏已经在文化产业中已经边缘化了。

振兴文化产业,大力清除省内官僚主义,特别是铲除“假、大、空”者,切勿让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真正让内行的人负责文化产业,吸收大批优秀人才,大力宣传和推广徽文化,特别是在当今诚信普遍缺失的现代商业社会里,更应推介徽商的“诚信、戒欺”的精神。积极通过图书、音像、影视、传媒、演艺、网络等各种平台推广安徽的文化产业资源,为经济发展起到桥梁的作用。

6、跨越式发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安徽发展最快的县---广德,因其毗邻江浙两省,吸引长三角投资最多的县,经济发展快速,引人瞩目,但由于着重GDP,引进了化工、纺织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甚至连个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广德县的空气质量明显比省内周边县市差。

走跨越式发展是沿袭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低价卖土地承接和引进长三角被撵走的淘汰污染高耗能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发展,创造官员政绩GDP,还是着眼长远,只有另辟蹊径;发展经济和周边区域比拼GDP污染环境非明智之举,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战略发展道路,在相对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成本较低下寻求突破,必须以目前尚未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着重生态环境建设,引进无污染的轻工业企业,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后花园,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为本,走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走可持续、和谐发展道路。

7、土地开发过程中维护农民的利益,避免暴力拆迁

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兴起,外来投资者特别是长三角投资者纷至沓来,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吸引外资,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拆除农民房子,甚至对农民抵制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采取抓捕、打人、拘留都暴力手段等情况屡见不鲜。

在这网络大爆炸的时代,采此手段只能为地方抹黑。在地方发展经济过程中,征用土地和拆迁房屋应积极与农民协商沟通,按照法律补偿标准规定赔偿失地农民,并给农民办理社保,或者以农民土地作为股份入股当地开发区,参与当地分红,避免暴力行为,与民友好协商,才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8、建立开明、开放的言论环境,积极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

中安在线旗下的中安论坛对于针砭时弊的文章往往采取封帖和删除,对发帖者ID进行封杀,合肥论坛对批评时政的帖子也多有限制,从某种意义透示了安徽网络舆论的自我封闭,也揭示了省内论坛在全国无任何影响力。

批评时政、针砭时弊、建言献策,其实都是发帖者对家乡的关心与关注,对一些黑暗现象和乱作为现象进行曝光,对地区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路,需要论坛管理员引导得当,并不是一删了之。

对突发事件及公共危机事件处理,切勿对网络民意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在人类文明政府的最基本的底线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突发事件。然而省内官员“假、大、空”盛行,也无任何个性官员有开明、开放的实际举动和言论。

在WEB2.0时代,更需要开明、开放的环境,官民互动,广开民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9、大力建设好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汽车跳,安徽到”!“到了安徽,年年修路,就是路修不好”!这是外省人对安徽公路的评价,也正是安徽公路的真实写照,也令每一个皖省人蒙羞。特别是同时与江苏浙江两个最发达省份接壤的宣城地区,其境内318国道坑坑洼洼,坐车就像坐摇窝子车,蹦蹦跳跳,把人五脏六腑都要颠出来。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这是任何地方发展经济必备的前提;成功的人士找方法,失败的人士找借口;看不到的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安徽交通部门应深刻检讨和反省“豆腐渣”公路形成的原因,不能老拿与发达有差距的借口来搪塞,否则就是安徽发展的绊脚石和罪人。

建设好质量优良的公路和路边具有生态绿化带,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必备条件。

10、 加大扶持本省民营企业的力度,争创知名品牌

综观省内没有一家民营企业在全国叫得响,更无中国知名品牌;其深层的原因是官场肉食者对民营企业抑制限制以及“吃、拿、卡、要”等等的竭泽而渔的政策大行其道.

作为国企的奇瑞汽车的辉煌跟当时的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实干作风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詹的汽车梦和他务实的作风,奇瑞成了中国三大民族汽车品牌之一,詹是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实干的官员。

创造宽广、宽容、宽厚的良好环境,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金融方面扶持支持引导的开明政策,积极引导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将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关于霍山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

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最近对霍山县作了一次调研,感到这个县发展经济的路子和经验值得重视和总结,由此也对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霍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和老区县,区位比较闭塞,资源也很有限,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座谈和考察,印象比较深的有五点:第一,面对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变化,各地经济发展多数经历过起伏,但霍山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1990年—2004年14年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3.7%,高于全省县域同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第二,霍山曾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相当突出。1989年,该县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4%,去年高达53%,居全省各县之首;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63%来自工业税收。第三,作为一个深处大别山区的边缘小县,外向型经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霍山大兴开放之风,形成了人人谈开放、举县抓招商的良好氛围。2004年,全县出口创汇5047万美元,位居全省县级前3强。第四,面对宏观调控和各种要素制约,霍山的园区经济仍然办得红红火火。该县工业园区创建于2002年,短短两年多时间,入园企业20家,其中有16家企业、26个项目是在宏观调控之后进入园区的。第五,霍山的发展不只是工业经济一枝独秀,而是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动局面。他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污染不进霍山”,“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劳民伤财的事坚决不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打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四张“名片”: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模范县、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二)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为什么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霍山县能够突破局限、加快发展?通过调研,感到最根本的有三条:

一是霍山县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内涵和实际内容。在他们看来,对于一个信息比较闭塞、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的山区县,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具有决定性的先导力量,必须紧抓不放。为此,他们在提出每一个发展思路和战略部署前后,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在“工业富县”战略初提之时,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党政干部、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代表“四上宁国”,连续开展几轮思想大讨论,形成了共识,使工业强县战略在全县牢固生根。从一定意义上讲,霍山发展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从认知到实践、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二是霍山县在发展中抓住了能人兴县这个关键,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市场经济的先知先觉者,注重发挥乡土能人的作用,鼓励党政机关中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到企业发展,催生了一批企业家梯队和高素质企业群体,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育。为营造能人创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他们注重集中力量扶持大户,注重资源配置向能人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对有贡献的企业家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促进企业资本积累的进程,激发企业家创业和发展的积极性。从1992年开始,霍山县就对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家,按纳税额的1%给予奖励,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效应。突出“人”的作用还表现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他们有明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懂经济的干部充实到经济主战场,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特别是霍山有着良好的包容环境,外面的优秀干部来得多、扎得下根,并影响和带动了本土干部的成长。

三是霍山县较好处理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走上了“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作为县一级,霍山和多数地方一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也面临调控手段和要素资源不足的制约。霍山县能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营造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当地的企业和群众反映,霍山党政干部的心思和精力是用在发展、用在经济建设上的。大家的兴奋点不在于位子和帽子,而在于怎么把工作干好、把经济抓上去;工作的着力点也不是放在怎么抓权、怎么管企业上,而是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霍山的经验当然不只这些,放在全省来看,最值得总结的一条,就是他们能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很多县都不乏好的想法和思路,很多人都能看清楚、说清楚,但怎么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真正做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霍山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认准的事,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去干,不走神,不翻烧饼;在于他们对于决策部署的落实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做到方向明确、措施具体,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各种手段和资源,做到政令畅通、执行到位。从工业富县的提出,到山口经济的推进,再到园区经济的发展;从提出思路,到形成共识,再到做出成效,从霍山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上下同心的合力,一种运作资源的能力。更可贵的是,霍山的经济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而这种“接力赛”源于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在霍山,人们经常提到的几届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职时间都比较长,都有从副职到正职、从政府到党委这样一个经历;而且,在霍山,历任领导一届继承一届,一届发展一届,做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正是这样一种风气和传统,使该县发展少了折腾,形成了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明白的良性循环。

(三)霍山的经验表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县一级自身。只要各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能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路子和办法。调研发现,霍山发展也面临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带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作为一个地处偏僻的人口和资源小县,霍山县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素质,要实现新的突破,压力很大。尽管霍山工业发展启动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先行优势,但由于山区县地理区位的先天不足,要素供给和配套环境相对薄弱,发展容量较为有限,一方面,县里要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县域的弱小功能又难以承载大企业的需求,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县域面临“做大”与“留大”的两难局面。同时,金融服务薄弱的问题在霍山很突出,每年通过招商引来的资金还抵不上存款外流的数量。此外,县里对县域功能缺失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感到上面管得还是多了一些,县级政府事权、财权和管理权不统一的矛盾对工作钳制较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