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半醒半浮生”的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出自:清朝纳兰性德 《画堂春》

【 译文 】

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注释】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怎教。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半醉半醒半浮生” 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
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
注释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怎教。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
创作背景
传闻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
文学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词的上片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犹如一位女子,没有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但因为有天姿的底蕴,耐得住人们去品味。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偏偏要经受上天的考验,无法在一起,只能各自销魂神伤,这真是老天爷对于有情人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既然相亲相爱都不能相守,那么老天爷,这春天你为谁开放?词人的指天怒问让人叹息,他真是情何以堪。作者将古人诗句加以修改,运用得十分到位。骆宾王的原句想来并无多少后人知晓,但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这首词用典很讲究,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浆向蓝桥易乞”,这个故事讲的是裴航从樊夫人的诗句得到启示,千辛万苦娶到自己爱慕的云英。词人用这个典故,其实是想说裴航那样的际遇于他而言,也是有过的,但想来他也遇到了如同裴航一样的大难题,可惜,没有仙人指路,毫无解决办法,故而苦闷万分。“药成碧海难奔”,即使现在有不死灵药也是无可奈何,在词人眼里,心上人正像月宫之中孤零零的嫦娥仙女,冷冷清清,与他天人永隔,寂寥半生。
之后所写的“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也是一个典故。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漂流数日后,那人见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严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词人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5]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迷》:以为此恋人为“入宫女子”,“桨向蓝桥易乞”似说态人未入宫前结为夫妇是很容易的;“药成碧海”则用李义山诗,似说恋人入宫,等于嫦娥奔月,便难再回人间,李义山身入离宫与宫嫔恋爱,有《海客》一绝,纳兰容若与入宫恋人相会,也用此典,居然与李义山暗合。 [6]
当代作家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阕写恋人在天,欲访而无由。
----------------------------
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第2个回答  2022-08-12

“半 醉 半 醒 半 浮 生”出自 清 代 词 人 纳 兰 性 德 的 词 作 品《画 堂 春 · 一 生 一 代 一 双 人》。纳兰性德 曾 多次 表达 过 他 愿意 追随 卢氏 而去 的 心情,如 这 首《画 堂 春》表达 了 他 和 卢 氏 虽 不能 同生,但 却 能 同死 的 愿想。

《画堂春》 

作者:纳 兰 性 德 

一 生 一 代 一 双 人,争 教 两 处 销 魂。

相 思 相 望 不 相 亲,天 为 谁 春! 

浆 向 蓝 桥 易 乞,药 成 碧 海 难 奔。

若 容 相 访 饮 牛 津,相 对 忘 贫。

【译 文 】

明明 是 一生 一世,天作 之合,却 偏偏 不能 在 一起,两地 分隔。整日 里,相思 相望,而又 不得 相 亲,枉 教 得 凄 凉 憔 悴,黯 然 销 魂。不 知道 上 苍 究竟 为 谁,造 就 这 美丽 青春。一 为 裴 航,乞 浆 蓝 桥,而 得 妻 云 英;一为  嫦 娥,窃 不 死 药,而 飞 奔 月 宫。如果 能够 像 牛 郎 织 女 一样,于 天 河 相 见,即 使 抛 却 荣 华 富 贵 也 心 甘。

【词 句 注 释】

①一 生 二 句:唐 骆 宾 王《代 女 道 士 王 灵 妃 赠 道 士 李 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怎教。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江 淹《别 赋》:“黯然  销 魂 者,惟 别 而 已 矣。”杜 安 世《诉 衷 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 桥:地名。在 陕 西 蓝 田 县 东 南 蓝 溪 上,传 说 此 处 有 仙 窟,为 裴 航 遇 仙 女 云 英 处。《太 平 广 记》卷 十 五 引 裴 硎《传 奇 · 裴 航》云:裴 航 从 鄂 渚 回 京 途 中,与 樊 夫 人 同 舟,裴 航 赠 诗 致 情 意,后 樊 夫 人 答 诗云:“一 饮 琼 浆 百 感 生,玄 霜 捣 尽 见 云 英。蓝 桥 便 是 神 仙 窟,何 必 崎 岖 上 玉 清。”后 于 蓝 桥 驿 因 求 水 喝,得 遇 云 英,裴 航 向 其 母 求 婚,其 母 曰:“君 约 取 此 女 者,得 玉 杆 臼,吾 当 与 之 也。”后 裴 航 终 于 寻 得 玉 杆 臼,遂 成 婚,双 双 仙 去。此 处 用 这 一 典 故 是 表 明 自 己 的“蓝 桥 之 遇”曾 经 有 过,且 不 为 难 得。

③药 成 句:《淮 南 子 · 览 冥 训》:“羿 请 不 死 之 药 于 西 王 母,姮 娥 窃 之,奔 月 宫。”高 诱 注:“姮 娥,羿 妻,羿 请 不 死 之 药 于 西 王 母,未 及 服 之。姮 娥 盗 食 之,得 仙。奔 入 月 宫,为 月 精。”李 商 隐《嫦 娥》:“嫦 娥 应 悔 偷 灵 药,碧 海 青 天 夜 夜 心。”这里 借 用 此 典 说,纵有 不 死 之 灵 药,但 却 难像 嫦 娥 那样 飞入 月宫 去。意思 是 纵有 深情 却 难以 相见。

④饮 牛 津:晋 张 华《博 物 志》:“旧 说 云:天 河 与 海 通,近 世 有 人 居 海 诸 者,年 年 八月 ,有 浮 搓 来 去,不 失 期。人 有 奇 志,立 飞 阁 于 搓 上,多 资 粮,乘 搓 而 去。至 一 处,有 城 郭 状,屋 舍 甚 严,遥 望 宫 中 多 织 妇,见 一 丈 夫 牵 牛 诸 次 饮 之,此 人 问 此 何 处,答曰:‘君 还 至 蜀 郡 问 严 君 平 则 知 之。”,故 饮 牛 津 系 指 传 说 中 的 天 河 边。这里 是 借 指 与 恋 人 相会 的 地方。

【赏 析】

上片化用成句,说 相 亲 相 爱 的“一双人”无 端 被 拆 散。不曾 交代 相关 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下片以“故事”说 故 事,借 古 老 传 说,为 透 露 消 息。

劈 头 便 是“一 生 一 代 一 双 人,争 教 两 处 销 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讲究,也很完美。连用典而显不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这两个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难得的。我一向主张,诗词要么就少用典,没那功力别急着显摆,要用就用到 大 音 若 稀,大 象 无 形 的境界,干 干 脆 脆 融 汇 贯 通。

结 句 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 词 意 由"饮 牛 津"过渡 到"牛 衣 对 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 对 忘 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 相 对 忘 言 了。如若能结合,便 是 做 睡 在 牛 衣 中 的 贫 贱 夫 妇,我们也满足。

【作 者 简 介】

纳 兰 性 德(1655-1685),清 代 词 人,与 朱 彝 尊、陈 维 崧 并称“清 词 三 大 家”。字 容 若,号 楞 伽 山 人,大 学 士 明 珠 长 子。出 生 于 满 州 正 黄 旗。原 名 成 德,因 避 皇太 子 胤 礽(小 名 保 成)之 讳,改名 性 德。自幼 天 资 聪 颖,18岁 考 中 举 人。康 熙 十 五 年(1676)中 进 士,授 乾 清 门 三 等 侍 卫,后 循 迁 至 一等。随 扈 出 巡 南 北,并 曾 出 使 梭 龙(黑 龙 江 流 域)考 察 沙 俄 侵 扰 东 北 情况。诗 文 均很 出色,尤以 词 作 杰出,著 称 于 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 帽 集》,后更名为《饮 水 词》,后人将两部 词 集 增 遗 补 缺,共342 首,编辑为《纳 兰 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4

“半 醉 半 醒 半 浮 生”出自 清 代 词 人 纳 兰 性 德 的 词 作 品《画 堂 春 · 一 生 一 代 一 双 人》。纳兰性德 曾 多次 表达 过 他 愿意 追随 卢氏 而去 的 心情,如 这 首《画 堂 春》表达 了 他 和 卢 氏 虽 不能 同生,但 却 能 同死 的 愿想。

【译 文 】

明明 是 一生 一世,天作 之合,却 偏偏 不能 在 一起,两地 分隔。整日 里,相思 相望,而又 不得 相 亲,枉 教 得 凄 凉 憔 悴,黯 然 销 魂。不 知道 上 苍 究竟 为 谁,造 就 这 美丽 青春。一 为 裴 航,乞 浆 蓝 桥,而 得 妻 云 英;一为  嫦 娥,窃 不 死 药,而 飞 奔 月 宫。如果 能够 像 牛 郎 织 女 一样,于 天 河 相 见,即 使 抛 却 荣 华 富 贵 也 心 甘。

第4个回答  2022-08-17
全诗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出自:清朝纳兰性德 《画堂春》
译文 :
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
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扩展资料:
《画堂春》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