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你与孩子冲突的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干货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发自于“爱”,却止于“言”,最后以“代沟”为结果,我们和父母之间可能如此,但我们肯定不希望我们和孩子之间以后亦是如此。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上周的文章写了我自己选择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原因;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以及书中的一些笔记,文末将书中的具体技巧总结成图片形式,大家可以直接保存使用。 终结你与孩子冲突的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笔记篇 -

    这周我将自己对这本书的的理解,和樊登读书会中听到的一些内容提炼出来,进行加工、总结,将这些沟通的技巧更加精进。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这些技巧进行一些简单的阐述。

误区:

案例一:

孩子:爸爸,我的小兔子(玩具)的耳朵折了。

爸爸:哦,没事,爸爸给你重买一个新的。

案例二:

场景:孩子摔倒了。

妈妈:不疼,不疼,我们是男子汉,不哭,这点小伤没什么的。

    上面两个案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这么说,会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会觉得反正无论我怎么样父母都无所谓,沟通是没有用的。慢慢地孩子就 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同时,孩子也 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 。

      比如,上面的案例一,孩子更希望的是,爸爸能够看到她的伤心。

      我们可以这样和宝贝说说:“爸爸知道兔子的耳朵折了,你一定很难过吧。”先关注孩子的感受,再来和孩子讨论怎么办的事情。

      再比如案例二,假设是我们自己摔倒了,旁边的人说没事,没事,没什么的,我们会怎么想?明明摔的很疼,怎么会没事呢?孩子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或者不敢和我们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察觉自己的言行了。

第二,我们总是忍不住会提建议。

      其实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建议是不需要的。

    最近参加了一个“五防安全教育”的课程,其中讲到校园暴力,我的感触特别的深。        

误区分析完,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 正确的做法

倾听时的 注意事项 :

(1)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插话,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2)全神贯注。离开手机、电脑......,四目相望,全心关注,做到人在心在。

(3)倾听的过程中,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4)适时地用“哦......”,“嗯......”,“这样啊 ......” 等简单的词语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倾听,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却真的很难。我们一起加油哦!

      就像我们在上面案例分析中所说的,先告诉孩子,你知道,兔子耳朵折了,她心里一定很难过;摔倒了,会很疼的;被同学打了,心里一定不好受。

    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行为或感受来替代孩子的行为或感受。

    我们家孩子经常在餐桌上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觉得不烫了,可是我真的觉得还是很烫的。

      有时候孩子可以平静地说出来,有时候就会有些歇斯底里了。但是不论怎么样,孩子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孩子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地帮孩子说出来。

      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说说案例一的情况:

孩子:爸爸,这只兔子(玩具)的耳朵折了。

爸爸:要是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小兔子的耳朵噌地就可以长出来了。

      其实孩子是很喜欢这样的小幻想,小游戏的。

误区:

在孩子没有做到我们期望的时候,下面这些反应你做过什么呢?

你想知道孩子对你的反应吗?

      我们通常会用到的的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等等,只能是获得孩子当下的配合,其实孩子从内心是抗拒的;甚至有时候,孩子在当下都不会配合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

    比如,我们想要孩子收拾掉他扔下的香蕉皮,就简单告诉孩子:“香蕉皮!”

      这个方法我经常使用,希望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会用手势告诉孩子,“嘘!”

    “我看到地上有块香蕉皮。”

      “香蕉皮在地上很容易让人滑到。”  从正面的角度告诉孩子。

    “你想把香蕉皮扔到厨房的垃圾桶,还是卫生间的?或者你也可以下楼扔到小区的垃圾桶里。你来决定。”

    “我看到客厅的地上有块香蕉皮,我很不舒服。”

      孩子很愿意看到父母给他们留言。或者我们可以用物品的口吻给孩子留言。

      惩罚不仅仅是我们通常以为的体罚,也包括语言暴力、关小黑屋、面壁思过等等。惩罚的时候,因为我们家长的身份,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配合起来,可是,孩子的真正想法我们作为家长真的了解吗?

惩罚甚至是体罚后孩子的想法:

1、爸爸、妈妈真讨厌,我要找机会报复。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剩饭了。家长往往会用“今天不许看电视”,“今天不许出门和小朋友玩”,这样的方法来惩罚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到的是:好吧,这件事我没办法,我在其他事情上和你“算账”。

      其实,真正有效的是, 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吃饭的时候剩饭了,可以告诉孩子,在下顿饭之前,不许吃任何食物。而不是用其他禁令来限制孩子。

2、好吧,这次算我倒霉,我认了,希望下次不要被抓到。

      这种心态,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吧。明着被发现了,我就暗着来。

3、我活该......

    第三种孩子的想法往往伤害是最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充满罪恶感和自怜,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正确的做法:

    比如,老师告诉你,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们通常都会着急地去批评孩子,“你怎么可以打架呢?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和同学闹别扭。”

      简单两句话,就把孩子推开了,孩子可能本来准备好和你倾诉的话,也都被我们怼回去了。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我们首先要倾听并且回应孩子。告诉孩子,“我听说你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很担心是什么情况都让你动手了。”

    “我快被他气死了。”

      “哦,我知道你一定很生气 吧,看样子他确实把你气的够呛。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只有我们这样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和我们分享。在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 不评论 。我们的任何评论都可以让孩子打住,不愿意和我们分享。但是,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有回应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第二步要做到的,总结。

      接上面的例子,“哦,他乱翻你的东西,这确实挺让你生气的。”

      总结出来之后,孩子的心情就会好了很多,他会觉得,妈妈懂我。

      那么,接下来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

    “我听说你和同学打架了之后,非常担心,我生怕你们做出互相伤害的事情。”

      告诉孩子我们的担心,我经常会说,担心里面会有许多的关心。所以,我们的讲述自己的担心的时候,孩子也能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心。

      彼此的感受都已经清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和孩子商量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商量一下解决方案吧。”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方案。这个时候我们要记得,可以讨论,但不要评论。 在讨论之后,可以把我们想到的方案都写下来。写下来代表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

      写下来之后,我们再来从中挑选一些可以用到的方法。

无效的夸奖方式:

    宝贝,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

    这种评价式的赞赏,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会想,我真的有那么棒吗?

正确的做法:

    对孩子做的好的事情,表扬他,谢谢他,并告诉他为什么,简单说就是 让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沙发很平整,茶几前的垫子上很干净,书也都整齐地放在了书架上。”

        “一进入客厅,我就觉得很舒服。”

      “你和姐姐约定帮她在奶奶面前保守秘密,你一直都没有告诉奶奶,这就叫做‘守信用’。”

        上面这三句都是我和我家宝贝的对话,当然在第三件事情上,我告诉她,“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对你和姐姐来说是不安全的,或者你自己不会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妈妈。”

关于赞赏的 注意事项:

1、要让你的赞赏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和失误。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4、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我们也知道平和式教育的好处,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会很生气,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真的很生气的时候,告诉孩子。

      我就经常会和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想打人了,你快点逃!当然过后要告诉孩子原因。

      “妈妈真的不喜欢你把脚伸到餐桌上,那样真的很不礼貌。”

    事情过去了,不要让它就那样过去了。过几天,等自己情绪好转以后,再和孩子谈一谈当时的情况,具体地来讨论、分析,和孩子一起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

      孩子不愿意配合,我们也不能强硬。我们和孩子是没法拼出胜负的。所以,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思维,就 设法去改变他的情绪 ,设法用有趣的情形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上面的情况,孩子总喜欢把脚伸到餐桌上。我就假装自己是餐桌,捏着鼻子和她说,“哎呦,这是谁的臭脚啊,一直放在我的肚子上,臭死我了。”孩子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把脚放下来。

    不厌其烦地重 复,告诉孩子不要打人,我不喜欢你这样,你这样打我,我真的很痛。

      无效的方法是,制止。越制止,也许哼的会越起劲。因为这个时候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我们要做的是确认,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可能是不舒服或是怎么了?可以告诉妈妈吗?”鼓励孩子说出来。

    理解孩子说谎的背后的原因。谎言通常代表了“愿望”或者“恐惧”。所以,我们最好针对孩子的“愿望”或者是“恐惧”来处理,而不是单单关注“说谎”。

      以上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关于与孩子沟通的一些技巧。希望这些总结对大家有用。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位能理解孩子的家长,能和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