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范文

如题所述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范文
一、事迹材料特点
      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这是由事迹材料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以叙写先进事例为旨要。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
      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要达成此目的,首先要吸引读者,感染读者。这就要求事迹材料要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
二、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1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爱心无涯,孝心不悔。莫立军同志是利生村前一任党支部书记,他在工作和孝道等各方面都给村民做出了榜样。在担任书记的十几年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是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生病在床的老母亲,用亲情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莫立军同志在工作中一心为群众,为发展村经济日夜操劳,可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是一个大孝子。莫立军同志早年生活坎坷,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十年前,莫立军书记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家庭条件艰苦,而且他的哥哥结婚不到两年,家中欠着外债,一时间使他的婚事成了全家最头疼的事。母亲为难地说,“咱家今年太难了,要不我再找亲戚朋友再借2万元,咱砸锅卖铁也得让你把婚给结了。”莫立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却很坚定地说:“娘,不用了,咱家的状况我知道,您不用为难了,所有的事情我来办。”母亲很无奈的点点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方的沟通和努力下,亲友们都理解他的艰难处境,他的新娘看中的是莫立军的为人和能力,婚礼如期举行。在婚礼上莫立军对新娘感激地说:“今天咱们的婚礼没有别人的排场,嫁妆也不多,新房也不漂亮,我向你保证,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一定会幸福的,别人有的,咱们要有,别人没有的,咱们也会有的。”在后来的日子里,莫立军一步步地实现着他许下的诺言。
      什么是孝,只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要,这不是孝。能够为家庭,
      为父母分忧解难,始终把父母放在心上,满足父母物质精神上的双重需要,特别是后者,这才是孝。
      十几年在弹指一挥间溜过,如今,他住上崭新的楼房,室内新置家具和各种家用电器,都显示着主人的聪慧与能干,显示着主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这就是莫立军同志的家,不靠父母自己徒手打拼起来的家。
      在没有父亲这几十年中,他对母亲百依百顺,白天在外面劳累一天,晚上回家和母亲拉家长里短,每次开会回家都给母亲带点爱吃的东西,为让母亲开心,还让媳妇晚上带着老人去文化广场活动跳舞。在前几年为了节省给兄弟盖房,带着全家吃粗粮,省下细粮给老母亲吃,对人就讲我们吃点苦算什么,娘都吃了一辈子苦,只要娘高兴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看母亲不高兴就想法设法逗老人开心,母亲不舒服,二话不说马上带母亲看病,最后再通知兄弟们。他曾对老母亲说:娘,我们兄弟几个一定把你以前受的委屈找回来,让你过得比任何母亲都快乐、开心和幸福。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莫立军书记身上却不管用了。从20XX年到现在母亲得了老年综合症,连续住过好几次院。住院期间,每天早晨起来莫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母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他都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好几个月。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母亲做可口的饭菜,亲自一口口地喂,怕母亲生病吃不下每天就换着花样做母亲爱吃的饭菜。晚上一回到家就到母亲病榻前嘘寒问暖,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他从未喊过累,从没有抱怨过,只是默默地
      尽着自己的义务。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并坐在母亲旁边扇扇子,等老人安然入睡后才休息;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给母亲捂脚,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出现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
      母亲生病期间,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舍不得给儿女吃,自己更是一口也舍不得吃,总是留给母亲补充营养。为工作操劳、为家庭操劳,莫立军的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有人叹息地对他说:“你太累了,给病母请个保姆,你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亲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大,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也不放心,冷暖还是儿知母,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母亲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莫立军一如既往地和妻儿天天照顾老母亲,十年如一日。每天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给老人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要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母亲从小就这样教育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咱作为村里的父母官就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莫立军书记也是这样做的,他一边白天忙村里的工作,老百姓的事大于天,一边和兄弟们轮流照顾母亲。他和哥姐商量要求把他排到晚上,时间一长,哥姐心疼他,一天到晚都落不着休息,怕他身体吃不消。他说照顾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自己白天没空就应该晚上尽尽孝道。有人问他这样累不累,他说身体虽累但心里高兴、踏
      实,想想母亲从没吃没穿的年月单身把我们拉扯大,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上高中,我们这点累算不上什么,母亲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一传十,十传百,村里的老百姓都知道莫立军不光是个父母官,还是个大孝子,这样的好干部打着灯笼都难找,有这样的父母官是我们村百姓的福气。他是村里教育孩子的榜样,是标杆,教会每一个人用真心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村里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减少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多了,村里呈现出风清气正,父慈儿孝的和谐局面,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莫立军同志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给村民和家庭成员做出了榜样。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他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2
      XXX,XX乡XX村XX组人,家有6口人。父亲是一名老党员,20XX年父亲因得重病而瘫痪在床,为了方便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XXX放弃了省外高薪的工作,在村子附近务零工。平日里,还要下地干农活,每天清晨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情,便是走近厨房为父亲烧水,给父亲洗手擦脸,然后给父亲做早饭,伺候父亲吃完早饭,床头为父亲倒杯热水,便拿起锄头下地干活去了,中午回来后又做午饭,时常买回排骨、鸡、鱼、蔬菜,变着花样给父亲做好吃的,饭后,给父亲换洗弄脏的衣服、晾晒被褥。晚上给老人擦洗身体、翻身、做按摩。父亲爱听戏,他便买回很多戏剧碟片,放给老人听。平时外出打零工,都是早早的给父亲准备好饭菜或者嘱咐堂兄弟照顾。这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村中年男人的一天,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XXX他做到了,父亲瘫痪在床的这5年时间里,他总是数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老人,从无间断。邻里常常问他怎么那么有耐心,是怎样做到的?他嘿嘿一笑说:“老人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孝顺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要为自己的子女树立榜样”。简单的几句话,体现了他对父亲无限的爱,也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3
      我叫XX,今年37岁,是XX区XX街道XX村妇代会主任。自一九XX年任职以来,已经在妇女岗位上工作了近十二年。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即有艰辛的汗水,也有工作成功的喜悦,我更感到给我工作动力的是领导的支持,还有来自家庭对我巨大的支撑。
再苦再累也心甘
      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相互关爱,老人爱护包容子女,我们做子女的更是对老人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来孝敬老人。
      我们这个家庭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却也有着不同于一般家庭的组合。我丈夫是姊妹七个当中唯一的男孩,我结婚时6个大姑姐中已出嫁4个,家中公公婆婆都已七十多岁了,同时还有一个单身的叔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六个大姑姐中的四个都住在本村。当时一看这个家庭,包括我的丈夫都说我们婚后也会和其他家庭一样和父母及叔公分家,一心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婚后虽然公公婆婆及几个大姑姐也都提出过分家,但我想公公婆婆及叔公都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做为儿女的也不能光打算自己的,虽然他们嘴上也说我们上了年纪了,和你们年轻人生活在一起不方便。其实他们的内心还是愿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于是,我就和丈夫商量:“不和公公婆婆及叔公分家,让老人们一起安度晚年吧,不要让老人有什么顾虑,他们一生特别不容易,把我们姊妹七个都抚养到各自成家立业后,自己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让他们的晚年背上包袱,我们要让老人愉快的过好以后的生活。我们夫妻俩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赡养好老人”。随着我的女儿的出生,家里的负担更重了,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先给公公婆婆及叔公拿出早点,让他们吃,再做一家六口人的饭。为了帮助家里多挣些钱补贴家用,我养狐、卖鱼、摆菜摊,一天下来到了晚上腰酸背痛,丈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对我说:“咱还是分开过吧,你看这样下去,就把你累坏了,况且分家后咱六个姐姐一定比现在更上心的来和咱们一起照顾三个老人的”。邻居碰到我时,也问我:“你们还没分家吗?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多少愿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多不方便呀!”。我说:“老人就养了他一个儿子,俗话说养儿就是防老的,再说就是分开了,老人有事不还得我们管吗?况且他六个姑家也都有公公婆婆及自己的事要做,不可能让她们多分心,再说你看看,三位老人整天的心情多好,而且在外边也是逢人便夸我家说了个好儿媳妇。再苦再累我也心甘,已经决定的事决不反悔”。我们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孝心,也得到了三位老人热心的回报。特别我的儿子出生后,可以说家里的负担更重了,白天还要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回家需要照顾老人,还得照顾好小的。三位老人看到我们这么劳累,也主动帮我带孩子。虽然我的婆婆身体不好,但只要身体允许也主动帮着做做饭,以最大的努力解除我的后顾之忧。老人们经常说:“孩子不要光想着家里的',工作也很重要,工作干不好,不光给领导添麻烦,更对不起全村老少爷们对我们的信任”,看到老人这样的胸怀,我心里也是觉得甜滋滋的。
任劳任怨系心家庭
      十几年来我和三位老人及我自己的小家庭共七口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六个大姑姐,这个今天来,那个明天到,有时也难免有些口舌是非,特别是我的公公脾气暴躁,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我为了处理好关系,从不与公公计较,并想办法与老人沟通,与几个大姑姐沟通,从思想上、生活上尽力地照顾他们。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一个计划外怀孕的,为了做通工作让他们流产,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就是不听,后来夫妻二人一起跑到他的亲戚家藏了起来。计划生育是国策,又是我份内的工作,有时外出找他们,有时在他们亲戚家蹲守一晚上都不能回家。由于我不在家,孩子想找我一不小心把暖壶碰倒了,两只脚和手都烫去了皮。孩子痛的直哭,当我赶到医院时看到丈夫那怨恨的眼神,自己也感到因为工作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的痛苦。回家后,我公公也开始怨我说:“工作就那么重要,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你看孩子这样,要是你在家会有这样的事吗?”听到公公及家人的怨气,我自己把孩子抱在一边偷偷的掉眼泪,其实公婆一家人对我的工作是全心全意支持的,孩子烫成这样,哪个当爷爷奶奶的不心痛。我想我作为一个母亲更疼自己的儿子,但我什么都没说,只有心里默默的承受着痛苦。第二天公公主动对我说:“小贺,昨天我不应该这样怨你,你的工作我们也知道重要,就是一个孙子烫成那样,心痛,所以你不要往心里去,工作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孩子你放心,我们尽量照顾好”。这就是我的家庭。由于我辛勤的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也被选为区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XX年我的家庭也被评为“市级五好文明家庭”。面对这些我只想说: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特别是看到有的家庭不赡养老人,家庭不团结,我想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的家庭也看到家庭和睦的好处,尽到一个作儿女的孝道,使我们的周围都来孝敬老人,尊敬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4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XX是XX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XX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XX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XX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吃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推翻医疗器具XX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 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XX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XX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
      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XX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擦X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西藏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XX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XX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XX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XX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XX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XX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XX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XX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XX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 十年应该顺着他何必在他老了的时候给他改了呢不就是妈妈少呆一会儿的事吗从这以后女儿经常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20XX年公公去世了婆婆很伤心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脑出血后她的眼睛有一只失明随后又做了胆切除手术XX在关心上又多了一层。婆婆喜欢吃水果、零食一年四季水果、零食从不间断婆婆吃的药都买好放到柜子里并且按季给婆婆买衣服给零花钱使婆婆及早地从公公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
      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XX始终认为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农村好儿女事迹材料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紫荆山街道西关社区,提起王秀云,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么多年来,她把孝敬母亲当成最重要的事。
      紫荆山街道西关社区的居民王秀云,现如今已是一双儿女的母亲了,在尊老爱幼建立和睦家庭活动中为人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王秀云说:“孝敬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什么也不图,就希望老人能幸福地度过晚年。”
生死关头,母女情最真
      多年为人父母的辛苦,让王秀云深知做母亲的艰辛。她的母亲刘玉敏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随着年岁的增高,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近几年又经历了两次生死劫难。XX年的春天,母亲在亲戚家做客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到医院已经神志不清,经检查是脑血栓,泌尿神经失去功能,这就意味着以后的生活不能自理了。当王秀云听到这个诊断结果后,心里非常难过,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别人家还有姊妹帮忙,她却只能靠自己照顾老人了。当她从医生那里得知如果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再加上精心护理,母亲的身体状况也可能出现奇迹,能够很好的恢复。为了能让母亲康复,她日日夜夜守护在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只要母亲有什么要求她都尽量地满足。老人平时喜欢干净,在病重期间,王秀云就用温水每天给母亲擦洗身子,再把爽身粉涂上,防止长痱子。经过几个月地精心治疗和照顾,奇迹终于出现了。母亲能拄着拐棍下地了,自己能上卫生间大小便了。当她看到这一切,心里无比高兴,自己的母亲又可以正常生活了,王秀云心里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