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谥号什么

如题所述

问题一:欧阳修的谥号是什么? 10分 文忠公

问题二:欧阳修谥号 文忠公

问题三:欧阳修和苏轼的谥号为什么相同呢? 欧阳修和苏轼二人在历史上是具有相似之处,之所以定谥号为“文忠”,那是因为他们俩明于道德,见于文章,博览群书,著书叮言,文章卓然自成一家,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自然谥“文”;而且两人性格上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按《谥法》“廉方公正曰忠”,自然为“忠”,加“忠”以丽“文”,故而二人谥号一致。
其实古代谥号一致的现象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些臣子品性学识和道德贡献有相似之处,而且按照谥号的颁发,是要经过朝议的,故而严肃刚正,盖棺定论。

问题四:欧阳修,字-----------号------------又号------------谥号--------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工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问题五:谁的谥号是“文忠”,苏轼还是欧阳修?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古代谥号是有一定制度规则的
文臣谥曰文
武臣谥曰武
苏轼与欧阳修谥号都是“文忠”,另外,宋代还有一些谥号“文忠”的人。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今都昌县阳丰乡府前江家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1128)祖先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1207),赐谥文忠。

张商英,字天觉,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为尚书右仆射,曾学浮屠法,喜讲禅理。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徽宗颇惮之,遂蒙忠直之名。后被台臣上疏攻击,出知河南府。卒谥文忠。

问题六:欧阳修谥号?他是当时什么运动的领袖?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问题七:谁的谥号是“文忠”,苏轼还是欧阳修?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谥号都是朝廷赐予的,所以可以一样呀。

问题八:欧阳修是什么是什么 欧阳修是天圣进士(天圣八年中的进士),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不是什么圣~~

问题九:这些诗人的谥号是什么 历史上的居士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 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 (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云林居士――倪 瓒(元代画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
瑁湖居士――陆居仁(元书法家)
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画家、文学家)
无相居士――宋 濂(明画家)
圣华居士――丁云鹏(明画家)
梅村居士――吴伟业(明代诗人)
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学艺术家)
石头居士――袁宏道(明文学家)
沧溟居士――李攀龙(明文学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书法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蝶庵居士――张 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
梅溪居士――钱 泳(明清文学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万松居士――钱 载(清诗人、画家)
板桥居士――郑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学家)
随园居士――袁 枚(清文学家)
破尘居士、圆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天瓶居士――张 照(清代书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苇间居士――边寿民(清代画家)
樵山居士、观白居士――张 (清代画家)
晚学居士――吴熙载(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
仁山居士――杨文......>>

问题十:谥号是什么意思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魏安王(安);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周昭王、周穆王开始才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宗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朱棣和他们差不多,所以叫明成祖,另外玄铧被叫做清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后来才开始出现,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唐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6
欧阳修:字永书,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