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txt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必修1,要TXT格式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

2.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初中部分(4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高中部分(14篇)

1.劝学(节选)&;《荀子》

2.逍遥游(节选)&;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节选)&;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 求高中文言文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给 “捧” 双手捧着 “按” 审察、查看 “熟” 仔细 “廷” 朝廷 . . . . .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现” 表现 “叛” 背叛 “毡” 毛织的毡毯 “弆” 收藏 “无” 没有 “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 “已” 已经 . . . . . . . . .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 “圆” 圆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给 理亏 权衡、比较 . . . . . . .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捧着 傲慢 招待、款待 身边的侍从 高兴、喜悦 上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 赞许 赠送礼物 暗中 陷于困境 妹妹 . . . . . .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 游学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汉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户 官员到职工作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 *** 的公告。

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扬言。 . . . . . .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篆,篆文;文,花纹。 . . . . . .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 使……承担 违背 辜负 背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派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 (4)观 应验 表现 出征 证明 征收 征召 征讨 学习 宫殿 景象 道观 观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名词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名词作动词,献上。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 . . . . .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4. 求高中文言文《蜀道难》全文

蜀道难

作者: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5. 高中文言文大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