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变态杀人案:凶手在死者背上刻字,和尸体打扑克,为何如此丧心病狂?

如题所述

许贵柱,1995年锦州变态杀人案凶犯,作案手法异常变态。其先后4次闯入他人住宅,造成两名女住户被害身亡。

2003年11月25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判,判处许贵柱死刑。


1995年5月31日,锦州某中学31岁的女教师钱某死在古塔区民治里的六楼家中,民警赶到现场时发现,死者身体部位被划伤,背部被刻有字,死者还被穿上了连体袜和鞋子……

根据调查,死者在凌晨一点被害,来人至少在室内逗留两个小时以上,而且摆弄过尸体并且和尸体玩过扑克牌。

除了5月31日发生的这起案件以外,5月3日、18日、26日,均发生了类似的案件。锦州市警方经过认真研究,一个“5·31专案组”迅速成立。

1995年6月2日,锦州警方重新搜集线索和歹徒的体貌特征,得出结论:

犯罪嫌疑人年龄在40岁左右,身高在160至168厘米之间,中等或偏瘦,估计受过某方面的刺激,可能有前科劣迹,对市区地理熟悉,善于攀爬……随着侦破的深入进行,民警把他的体貌特征一点点地由最初的7条,扩充到后来的9条以至11条。刑警一边做分析,一边将尸体上的刻字请教语言学家。


此字终于在老《康熙字典》里查到了,念máo(音“毛”),闽南方言是“大茶壶、妓女”的意思。在北方方言的意思却大相径庭,是“美色、美人”的意思。警方断定,他肯定心理变态。

6月13日晚6时,不幸再次发生:古塔区长安里一位40多岁的妇女于某在家中惨遭杀害,犯罪嫌疑人的手法与“5·31”类似。警方根据死者所丢失的手机信息,分析出凶手可能乘坐K641火车,正在前往沈阳。

6月14日,警方分17个组对K641火车16节车厢逐人清查,确定14名可疑人,其中男13名,女1名(一直未见到本人,后被排除)。此14人的名字下面贴上了红色的小五星,这意味着他们是重点嫌疑人。

许贵柱的名字赫然列在上面,警方了解的情况是,他当时用的就是本命,但从种种迹象上显示,他有很大的嫌疑。

另一边,警方在沈阳南站昆山路附近的一个二手手机市场里,查到了“5·31”案中被害人的手机。通过老板姜某的介绍,警方了解到来此卖手机的人的体貌特征,和前几位受害人描述的犯罪嫌疑人大致相同。

6月25日,警方在姜某的配合下,对13个被列为重点可疑的人员(1人已被排除)正式进行辨认。辨认结果很快出来,一个叫孙某的人被辨认出来。调查的结果显示孙某不具备作案的条件,他很快被排除了。

为什么许贵柱没有被辨认出来呢?警方后来介绍说,许贵柱当时正赶上牙疼,腮帮子肿起老高,影响了脸型,造成面相失真,他侥幸逃脱,没有被指认出来。

6月28日,沈阳手机店的老板进一步描绘了犯罪分子的具体体貌特征:年龄在40岁左右,1.70厘米以下,中等偏瘦,面色老,皮肤黑,类似下岗打工人员。

调查的情况符合原来的分析。警方重新从257名旅客中排查了一遍,结果重点可疑人员还是那13个人。

7月6日,专案组对13名重要可疑人进行测谎。测谎专家为许贵柱设计的7个题,他都有反常表现;接下来的两次中,他每次在测谎中都有反常表现,都没有过关。

许贵柱的可疑指数不断上升,这为警方寻找更多的证据提供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许贵柱的嫌疑越来越大,他作案证据越来越多地被调查出来。7月11日下午,犯罪嫌疑人头套上的汗渍DAN检测结果,从沈阳传到了锦州。

使全体民警振奋的是,犯罪嫌疑人头套上DAN检测结果与许贵柱的DAN完全一致。

专案组马上展开了审讯。经审讯,许贵柱承认了自己入室杀人的事实。但对于具体的作案动机,他却守口如瓶:“你们谁也猜不着我是怎么想的!”

2003年11月25日,“变态杀人魔”许贵柱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