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十里桃花的诗句

如题所述

诗经女孩来回答啊!你一问李白的桃花,我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写出了送别的情意绵绵。其实李白写桃花的诗还有几首,我们一起来看吧!

1、《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三载夜郎还,于兹鍊金骨。

——唐·李白

这首诗简单翻译一下:“桃花开时春水大涨,河中白石已经淹没。女萝藤枝摇摇荡荡,摇醉了青天的月亮。不知秋浦的旧日行径里,有几枝蕨草生出了如拳的新苗。流放夜郎三载归还,到秋浦学仙炼金骨。”

诗的写作背景说一下: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李氏兄弟的一场权位之争。永王李璘不服兄长李亨即帝位,在江陵起兵对抗。庐山隐居的李白,被力邀入李璘的幕府。事败后被捕下在浔阳监狱,被“按律”处予“长流夜郎”。

夜郎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当权者觉得这里是偏僻寒苦之地,是李白接受惩罚和磨难的场所,李白流放到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但是在作者的诗中,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春水大涨的美景。这里写桃花,是作者对于这三年的流放生活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态度,并没有自怨自艾,回忆起来都是美好。桃花就代表了这一美好的意象。

2、《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

大致翻译一下:“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上,我笑笑,却没有回答,因为这其中的妙处只能在心里体会。桃花飘落到溪水中,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样的景象,好像仙境一般。”

这首诗呢,挺有禅宗的意境的,而且借鉴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内容。作者写这首诗,就跟口头语一般朴素,像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意境高远。你看看这四句诗里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构思巧妙,虚实结合,形象立体生动,蕴意深刻。

来看看这首诗第三句的桃花,“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然:幽深深远的样子。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很普通的一句话,作者要表达什么意象呢?那就是这就是大自然,桃花随流水流去,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句是全诗的意境之点。这样引出了最后一句。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一句,一方面表现诗人对于远离尘嚣,高雅超然生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唐】李白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唐】李白 古风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唐】李白 古风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唐】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唐】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来自于网络
第2个回答  2020-11-19
是指十里之外的桃花潭

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的故事在皖南一带流传甚广,尤其是桃花潭一带的人们更是引为佳话。今天,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依然如故,游客到此。

就会想起当年诗仙李白的豪迈和汪伦的豪爽,不禁生出一种浑然世外的感觉,正如这桃花潭里散发出的醇幽酒香,令人动情、陶醉、忘归。

扩展资料

李白与汪伦在万家酒店痛饮告别,并且挥毫写下了一首小诗赠与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