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好在哪里?

如题所述

导语:李白最美的一首送别诗,看似简简单单的28个字,却美了千年时光,美到令人心醉。

都说诗人是最感性的一群人,他们总是通过诗句来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感慨和感叹。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不管是郊游踏青还是友人小聚。

当然,有聚便有散,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而好友分离,诗人们总免不了感伤一番。因此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有过送别友人的诗作。


在送别诗这一题材中,有许多经典佳作,甚至不乏千古绝唱式的作品。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这些诗,将友人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景,及友人之间的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说到诗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提李白,李白是不是最会写诗之人尚有争议,但绝对是最会写诗的人之一,而有一个方面却是毫无争议的,那便是李白绝对是粉丝最多的诗人,不是之一。

而在送别诗这个题材中,李白同样有着许多佳作,《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入蜀》、《渡荆门送别》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诗作。

在李白的这些送别诗中,我独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看似简简单单,却美的令人心碎。先来看看这首诗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延续了李白一贯的写法,首先是"简单"绝不炼字炼句,李白讲究一气呵成,就像他在另外一首诗中写的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次,这简单的诗句中却不失豪迈与大气,"碧空尽"、"天际流"便显示出他的豪迈。

这首诗之所以说它简单,首先是全诗简单易懂,其次也没有引用任何典故,李白这种诗风与晚唐的李商隐是截然不同的。

李白用第一句是直白地告诉我们,他是在黄鹤楼送他朋友;第二句,有清清楚楚的说了,他朋友这是要去扬州。而三、四句,则描写的是送别时的场景。

但在这简单的诗句中,却包含着李白与孟浩然深深的情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载着孟浩然的船已经顺江而下很远了,往长江上看去,都看到江水与天空相连的地方,甚至连船都看不到,只能看到滚滚江流他还在目送孟浩然。

这首送别诗,没有送别时情绪万千的忧伤,更没有友人分别的哀怨。而是写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这更像是男子汉的送别,更像李白式的送别,心中虽依依不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么的潇洒、豪迈。

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说道:

不见帆影,唯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李白与孟浩然的感情是非深厚的,李白的性格"天下老子第一",他一生没正眼看过几个人,能被他当作朋友的更是少之又少。

贺知章算一个,但贺知章对李白来说更多的是知遇之恩,当然贺知章一句"谪仙人"更是让李白感觉找到了"知己"。李白一直认为自己是"天仙",但没有人能看懂他,也只有贺知章而已。

而李白真正意义上最好的朋友,非孟浩然莫属,一句"吾爱孟夫子"便足够说明一切。能出现在李白诗中,并被李白当朋友的人并不多,甚至连陪着他在河北厮混了很久的杜甫都算不上。

烟花三月的绚烂,浩瀚无边的滚滚长江,还有远处那与江相连的碧空。在那一刻,都成了李白与孟浩然深深情谊的背景。就像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的那样:

"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

如此佳作,天下也只李白一人能作。

你觉得还有哪首送别诗,可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较高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通过委婉而又含蓄的诗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和难过,希望对方一路顺风。
第2个回答  2021-01-2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展现了,李白对于孟浩然深深的不舍之情。在目送孟浩然的时候,一载着孟浩然的穿顺流而下,李白一直在那里久久站立不忍回去,一直目送着孟浩然的离去。一直到看不到船的时候,也想要离开
第3个回答  2021-01-28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