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思想它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首先,杜威从生物化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出发,在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本能和性向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和天性生长的过程。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道:“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v]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不断的“生长欲望”。基于此,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提倡教育要遵循儿童生长规律,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次,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在他看来,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因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vi]他还指出,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倡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再次,杜威还从知识获取的途径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杜威把求知的过程与知识本身看成同等重要,视二者为同一物体。认为教育就是促使儿童主动去经验一切事物,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他十分重视儿童亲身经历的活动,认为只有通过亲自去做,儿童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中心原则:“从做中学”。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杜威认为教育只是一个过程,除了这种过程本身,教育并无其他目的,指出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所决定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外界社会和人们强加的过程以外的目的。他视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如果在过程之外设立其他的目的,那么教育过程就失去了意义。他认为良好的教育目的应当是根据受教育者个人活动、需要和能力制定,而不是受制于社会政治目的。但他在1919年来华演讲,看到当时中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五四运动”时,又说“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良好分子的公民”。[vii]可以看出,他之前所说的“教育无目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三)关于教材和课程

在强烈批判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的基础上,杜威提出应当以儿童直接经验组织教材以及课程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他认为传统教育把“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这与儿童的天性相违背的,同时,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存在着致命的弊端,它割裂了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生长、发展。因此,他强调组织教材应当从“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学校教学的科目不应当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当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应该是具体的社会需要的活动作业如:木工、铁匠、修理工等。

(四)关于教学方法与步骤

基于“从做中学”的原则,杜威认为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求是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应用活动将教学方法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并指出儿童的直接经验活动应当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教材,提倡通过直接、主动的活动使儿童获得个人直接经验。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灌输式、宣讲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它仅重视教师和教材的权威,而忽视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根据对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即: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情境的内部有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占有知识资料并进行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方法是否有效。他批评传统教育方法是填鸭式的教育,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倾向。

(五)关于教学组织形式

杜威批评传统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认为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旧式的教学,它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置学生于被动的处境。他还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单纯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能静静地听讲,而没有提供学生活动的情境和空间。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杜威提倡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不仅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器材,还要促使学生亲自在制作或服务的活动中学习,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而不是安静地坐在教室呆读死记,听凭教师的指挥和灌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我们之所以认为“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因有五:

1. 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教育平台。学校教育依靠的主要平台是一个个具体的班级,同学校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能够依赖的平台主要就是家庭生活。因此,离开了家庭生活,也就无所谓家庭教育。

2. 家庭教育只能在家庭生活中开展,不能脱离活生生的家庭生活;没有活生生的家庭生活,也就没有家庭教育。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 家庭教育虽然是在家庭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家庭生活;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提炼,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比家庭生活要高。

4. 同现实生活中人类的任何活动一样,思想始终是行动的指南。家庭教育作为人类的教育活动之一,自然也离不开思想的指导,而且这种思想只能是教育思想。从历史的角度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当是最恰切的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5. 任何一种家庭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潜移默化。家庭教育的这一特点在“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中已天然地内含着。因此,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家庭教育实乃天作之合。
第2个回答  2020-10-26
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的。
相似回答